高中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会议坚信,本宣言和各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条款的实施,将使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从此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地在国际和平大家庭中起他们的作用。”这次会议(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D.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就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A.“三个世界”政策
B.“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不结盟”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4年,美国中情局一份报告称,不发达国家从美国获得技术人员,“要等上一年,甚至永远也等不到”,从苏联获得则“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从共产党中国获得只“需要四十五天”。据此可知当时(    )

A.和平共处得到广泛认同
B.美国企图以技术进行殖民
C.中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D.中国积极援助不发达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C.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下列属于第一重镜像的是

A.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 B.俄罗斯的“强国富民战略”
C.日本的“脱美入亚”战略 D.新中国“一边倒’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B.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C.日本掌握了对中国外交的主动权 D.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  )

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D.支持不结盟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C.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
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