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

A.中共一大制订的第一个党纲
B.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C.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列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较为合理的逻辑关系的是(   )

 
材料
结论
A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双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一边倒”政策冲击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我国基层民主和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
D
2014年6月下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赴台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习李新一届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积极开展与非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就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因素中,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性质 B.综合国力
C.国家利益 D.国内外局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30日晚与法国总理瓦尔斯在国家博物馆共同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闭幕式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表示,中法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唯心相交,方成其永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65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中法关系新的历程
B.李总理的讲话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的补充
C.“唯心相交”是指我们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坚持唯心主义
D.中法深交有利于多极化进程的加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上述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一五”计划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也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讲话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而提出的,是周恩来灵活外交思想的体现。”这里的“它”是指
A.另起炉灶    R.党同伐异    C.求同存异    D.标新立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某部宪法规定:“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下内容与该部宪法出台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调整”八字方针的提出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成功研制原子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指出:“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如果接受并遵守这些原则,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不同制度的这种差别就不会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这些原则是指(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结伴而不结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