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推动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
B.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但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有利于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D.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赋予希腊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英国的历史发展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道路,它首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治。英国以和平方式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有
①1640-1649年资产阶级革命           ②1688年光荣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                ④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16世纪发生的那些事变: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商业发展、民族国家等,都不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只是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点上先走出一步,结果就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对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和专制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暴力革命解决了个人专制的问题
②最后用非暴力手段建立现代政治制度
③光荣革命前实现了向立宪君主制转变
④英国克服专制权力推动了自身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32年的改革法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主要方面,根据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新城镇和工业选区的中产阶级当选议员的机会增大了。这次改革

A.使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择权
B.使工人阶级获得选举资格并分享权力
C.实现了全体公民的普选权和政治参与
D.使中产阶级立即获得政治上的控制权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19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意见:
同学甲: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
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
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甲和乙都不对 D.甲乙说的都对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1871年刚刚统一后的德国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统一后联邦制德国成为民族独立国家
B.政治体制带有强烈的专制色彩
C.权力大的联邦议会经由选民普选产生
D.权力小的帝国议会是代议机关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①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法律基础
②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
总统对国会负责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
③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实行
统一后的德国依旧推行君主专制政体
④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政治制度史》这样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由巴黎人民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初步尝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欧洲主导 B.美苏主导
C.一超多强 D.三足鼎立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

A.越南战争 B.柏林危机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物、文献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

①北纬38°线标志牌
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③被拆除的柏林墙残体
④《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A.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
(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一一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6)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德州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