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D.设议院,开国会 |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有人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比喻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三只兔子闹中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三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 |
B.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
C.十月革命后,三人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
D.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
A.契约立国 | B.人民主权 |
C.以法治国 | D.君主立宪 |
在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去分析、吸收西方文化,二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下列选项属于后者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本质 |
D.新文化运动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行民主政治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现民族独立 D.启蒙与救亡并重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变法通议》 |
C.《天演论》 | D.《狂人日记》 |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A.自由与平等 | B.法制与科学 | C.民主与自由 | D.民主与科学 |
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 |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
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
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 |
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
A.《孔子改制考》 | B.张之洞《劝学篇》 |
C.《胡适文集》 | D.《孙中山全集》 |
“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上述事件发生于
A.1894年 | B.1895年 | C.1898年 | D.1901年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