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0月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该词由严复作词,皇室成员溥侗谱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喻指恩泽),民物欣凫藻(喻指喜悦),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喻指怡然自得),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材料二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五旗共和歌》。该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13年4月8日,北洋军阀政府的国会决定将《卿云歌》作为国歌,歌词为《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国会议员汪荣宝(原大清民政部左参议)在最后加上“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并请侨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谱曲。
材料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美术大师徐悲鸿的提议,以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200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建议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巩金瓯》和《五旗共和歌》所宣扬的政治倾向的不同之处。结合史实说明其各自的意图是否得以实现。
(2)材料三中“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写入国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自诞生以来一直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寓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材料二 慈禧太后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五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材料六 中国民主同盟曾系统地提出了他们所追求的宪政民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
——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4年)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中的“调查”指什么?此话表明慈禧太后同意立宪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努力(6分),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指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的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孙中山
材料三:没收地主、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四: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
材料五: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江泽民)“权为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孙中山“兴民权”的途径有何不同?他们都主张“兴民权”,可最终却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分别是中共哪几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实现材料三的目标制定了怎样一条土地革命路线?谈谈实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与材料三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土地政策的变化,分析中共调整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就“国以民为本”这一思想而言,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歌,顾名思义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19世纪前,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国歌,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歌词中“揖美追欧”和“旧邦新造”分别指什么?
(2)当时我们“揖美追欧”的过程中颁布了哪个重要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文件的历史意义?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1949年,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3)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人民的心声?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族在此次最危险的时刻能最终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因?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元代以前,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尚不足以直接控制西南边疆,滇、川、黔、桂各地,仍然通过当地林立的土司进行间接统治。元代在西南地区频繁用兵,贵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并在湖广、四川、云南建立行省,朝廷直接派官管辖。入明以来,为了实现天下一统,自然要着手经营西南,谋求云南边疆的巩固,同时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把贵州作为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使整个西南连成一体,纳入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国家版图,实现谋求疆域扩大和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材料三:1916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乃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宣布云南独立。唐、蔡、李并在各界大会上发表演说,宣布独立的意义,会后高呼口号,有“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中华民国万岁。”史称“云南起义”。
材料四: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
材料四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材料一中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是怎样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的?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果怎样?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一中图11和材料四,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
68.5 |
87.4 |
111.4 |
127.9 |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
65.3 |
80.7 |
102.1 |
117.5 |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因素,并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比较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材料三: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四: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据材料二回答,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
(4)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材料一: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近代的,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是一个畸形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反动势力。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各阶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等关键词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为完成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发动了什么运动?哪一阶级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材料二中各关键词分别指什么事件?
(3)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实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其建立的标志事件各是什么?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图四: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该条约是哪次战争的结局?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
斯的观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图一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共10分)
(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战争残迹?制造悲剧的两个凶手是?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第一次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从共产党方面看,导致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说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根据两党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哪两支著名的抗日军队?
(4)第二次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2分)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②在抗战时期,中共始终坚持什么样的抗战路线?(2分)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日本巡逻船撞击,船长被绑架,进而被日方拘留。整个事件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随着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化。
材料一: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针对钓鱼岛事件发表申明: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的行为已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希望日方正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避免事态恶化升级。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与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是客观事实,我们主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
材料二:日本加紧对钓鱼岛的占有的原因:
①钓鱼岛周边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价值很高。按国际法,拥有某岛屿,就自动获有该岛屿周边200海里的海疆领土,日本若占据钓鱼岛,那么日本国的疆土面积增加不少。②钓鱼岛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底下有“第二个中东”的蕴藏量。③日本队对钓鱼岛的一旦占有,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几乎被关闭。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即向中国领海)扩展300公里,那么中国的蓝水海军将从此处于东面被战略包围的劣势。想再轻易进去西太平洋就永远会是一个梦想了。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日本有媒体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国内一系列游行活动,可能会影响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业绩,各大日企近日也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心。日本共同社10月18日报道称,近日在中国各地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不仅日系汽车成为了攻击目标,索尼和松下等日本电器制造商的专卖店也遭到袭击。在华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日企对此感到不安。报道称,中国某市本田汽车销售店的负责人17日表示,接连有客户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被掀翻或遭到破坏,希望修理,店方为此疲于应付。有消息称游行者还损坏了丰田和日产的乘用车。厂家担心消费者为避免私家车成为袭击目标而疏远日系汽车。
----------------以上信息来自雅虎资讯、强国网、西祠胡同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2)请用史实证明根据材料一中姜瑜的申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钓鱼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