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封国,依据当时的宗法制度,在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

A.周天子的嫡长子 B.齐国国君 C.卿大夫 D.国君次子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缘关系是进行分封的依据之一,而郡县制的实行与血缘无关
B.两种政治制度下官员的权限大不相同
C.二者在当时都有利于巩固统治
D.都实行世袭制,以巩固家天下的统治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国家统一与巩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形势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地方行政机构最初作为监察区出现的是 ①郡 ②县 ③州 ④道 ⑤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步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削弱了专制皇权
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废中书省②废行中书省③设置南书房④设置军机处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政府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D.封建统治的结束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瑷珲条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

A.外国公使驻京            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D.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
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
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颁布《资政新篇》 D.分封诸王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为侵华寻找借口    C打开中国大门  D削弱中国军事实力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能反映英国侵华本质目的的条款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        C协议关税     D领事裁判权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
A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进行过两次谈判,两次谈判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政府组织形式 B.中共及政权的地位
C.军队的改编方式 D.国共两党的关系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你认为周恩来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勿忘国耻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第一次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从共产党方面看,导致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说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根据两党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哪两支著名的抗日军队?
(4)第二次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图一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共10分)
(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战争残迹?制造悲剧的两个凶手是?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詹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政治特点?

来源: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