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洪秀全不愧是一位农民革命的领袖、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依靠人民群众,把腐朽的清朝打得奄奄一息,由此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他把农民阶级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切齿痛恨和迫切要求土地强烈愿望都熔铸到《天朝田亩制度》的字里行间,他的思想主张达到了农民革命思想的最高峰。他在极其凶恶的外国侵略者面前,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敢于斗争,敢于反抗,领导太平军和广大人民反击侵略者,大显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摘编自刘旒《洪秀全》(1976年版)
材料二 在近代化的坎坷历程中,洪秀全不失为开拓者和先驱。洪秀全清除近代化的某些沉重政治障碍,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权责派势力衰微,廓清了洋务运动起步的政治舞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
——摘编自崔之清《洪秀全评传》(2011年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高三某生在学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时摘得材料如下:
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来
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 |
B.表明在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
C.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
D.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强国之路时在向西方学习 |
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里写到: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天王的藩属,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洋人对此大为反感,觉得反不如清朝“明事理”了。这说明( )
A.太平天国采取较清朝更高明的外交策略 |
B.太平天国政权与清王朝政权有本质区别 |
C.太平天国运动极大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
D.太平天国仍难于谙熟近代国际关系规则 |
马克思曾经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
太平天国建国后,在外交方面:“视天下为一家”,以同拜上帝为兄弟;实行通商自由,允许外商自由出入贸易,严禁贩卖鸦片;拒绝承认和接受不平等条约;外国应向太平天国纳贡,天王是各国之主。这说明了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
A.正确认识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 B.主张世界各国一律平等 |
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D.确立了成熟的外交政策 |
近代史上江西地区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或战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在湖口打败湘军 ②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领导萍浏醴起义
③李烈钧湖口誓师讨袁,掀起“二次革命” ④北伐军江西歼灭吴佩孚主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①③④ |
非选择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三“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材料四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 (写出战争名称和时间,以及签订的条约)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农民运动的特点。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下面对《天朝田亩制度》解读错误的( )
A.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B.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
C.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方案 |
D.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阅读下图,两图所示历史事件
A.都兴兵于广东,定都于南京 | B.都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 |
C.均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 | D.均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目标 |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
C.两者在经济纲领上是互相矛盾的 | D.两者都反映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
太平天国的结局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农民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B.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C.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有限的 |
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狡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