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①否定《天朝田亩制度》 ②肯定“圣库”制度 ③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④肯定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原则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容闳在《太平军中之访察》一文中说:“干王(洪仁玕)居外久,见闻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最能说明洪仁玕“略高一筹”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 | B.筹划金田起义 |
C.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 D.提出《资政新篇》 |
对下图中两个文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
A.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直接推动了大机器化生产 | B.打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势力 |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D.导致了清政府的图强自救 |
该图是太平天国的两部重要文献。有学者认为,这两部文献在思想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是指这两部文献都
A.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
B.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 |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D.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
为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涉及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其中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抗日战争 |
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 )
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 | 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C.具有主观臆断性 | 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 |
下列历史文献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部是
该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
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
洪仁王干 在《资政新篇》中写道:“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上述材料表明洪仁王干
①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准许外国人自由活动
③承认西方国家长处
④主张全境开放
A.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