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C.中国的社会性质 | D.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 |
下图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 B.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 D.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 | 秦日纲 | B. | 陈玉成 | C. | 李秀成 | D. | 石达开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合于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碰撞的反应之一
③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碰撞的结果
④碰撞给亚洲造成“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广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 |
B.中国近代的铁路修筑遇到了重重困难 |
C.列强掀起了抢夺筑路权的高潮 |
D.太平天国正利用国人反对修路扩张势力 |
“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种,人人有衣穿。”有田
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的是( )
A.封建土地制度 |
B.《天朝田亩制度》 |
C.孙中山“民生主义” |
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 |
“他的宗教热忱与爱国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到来给太平天国后期较为沉闷的政局注人了新的观念和意识……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段材料中的“他”应是
A.洪秀全 | B.陈玉成 |
C.洪仁玗 | D.李秀成 |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
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 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
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 |
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 |
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 |
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 |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
D.两者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
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说:“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
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史实中,不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有学者认为:近代“清廷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对这种论述最贴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
D.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