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曰: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证确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 B.紧张的军事形势 |
C.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 D.其代表的小农经济的性质 |
南京成功取得2014年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同时,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南京。
(1)使中国开始沦为和最终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是什么时间爆发的什么战争?
(2)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抗外来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这一政权的纲领是什么?同时这一政权在南京颁布了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新方案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南京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在什么革命之后?这场革命造成怎样的影响?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
C.它涉及天京变乱 | D.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
“太阳出了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咸丰年间广西流传的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庙,这让高呼‘打倒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教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 B.这是世俗权力之争的延伸 |
C.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提出符合国情的斗争纲领 | B.既反对外来侵略有学习西方文明 |
C.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 D.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 B.《资政新篇》的实施 |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清军自入关平定割据、反叛势力以来,承平日久,八旗兵、绿营兵战斗力日衰,尤其是难以抵抗太平军的反抗,对此,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从而使()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A.北洋军阀 | B.南洋水师 | C.北洋水师 | D.湘军、淮军 |
1856年9月初,江南大营的清军突然发现,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江水被染成了红色。“接连捆绑及黄衣黄褂者”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经查,均为太平天国各色人尸首,多系军人及其家属。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太平军成功突袭湘军水师 | B.清军偷袭天京城遭到惨败 |
C.天京变乱中太平军相互残杀 | D.攻占南京后太平军清理战场 |
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B.英军队协助清剿杀太平天国 |
C.太平天国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社会矛盾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