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这主要说明了太平天国
A.反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坚决 |
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
C.急于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
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
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 )
A.拜上帝教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 |
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
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
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
C.洋务运动 |
D.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反映平均主义理想 ④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A.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
B.太平天国内部的尖锐矛盾决定的 |
C.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
D.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
C.它涉及天京变乱 | D.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
中国近代有一座城市,在此曾建立过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不同性质的政权。这座城市是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南京 |
(茂名市2008年第一次高考模拟)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
A.农民阶级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 B.太平天国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
C.农民分到了土地 |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
“太阳出了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咸丰年间广西流传的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庙,这让高呼‘打倒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教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 B.这是世俗权力之争的延伸 |
C.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
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 |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
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