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的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从1714年以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
材料二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副总统的任期相同。总统和
副总统按以下方法选举;每个州依照该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选举人若干人,其数目同该州
在国会应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总人数相等。……
策二款 ……
总统经咨询参议院和取得其同意有权缔结条约,但须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的批准。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三
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
材料 |
结论 |
英国组 |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
美国组 |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
材料四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叶后英国国王权力的特点?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美国总统的权力简要比较英、美两国元首在产生方式上的不同。
(3)归纳以上材料反映出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明演进的相同轨迹。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5)分析材料四,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实质?这部宪法有何意义
如果让你按照下图中的史实续写历史,那么,正确的表述应该包括
① “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出现了
② 资产阶级包揽了帝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
③ 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④ 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诞生了
⑤ 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
A.③⑤ | B.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82年3月,日本政府为了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出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法考察团”去欧洲考查。在德国期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给他们提出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和日本最为近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
伊藤博文等人对此非常信服,便决心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定日本帝国的宪法。
请回答:
(1)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什么时间制定的?该宪法有什么局限性和进步性?
(2)“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关于19世纪后期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
B.议会的权力与英国的相当 |
C.经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
D.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①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视为非法权力。②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之立法权,均属于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劝告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大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立法权由共和国大总统、元老院、立法院共同行使。司法权以共和国大总统名义行使之。大总统有独创法律之权利。
———法国《1852年宪法》
材料四: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充分的多数同意。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开、延会、闭会权利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要职位及事务的领导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权力分配上有什么差异?材料一和材料四在国王(皇帝)与议会关系上有什么差异?
(3)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述政权的阶级实质。
马克思所说的“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近代国家是( )
A.1689年后的英国 | B.1787年后的美国 |
C.1875年后的法国 | D.1871年后的德国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D.1787年美国宪法 |
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德国君主立宪制最突出的特点是( )
①皇帝和首相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③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利 ④它有很强的专制色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A.发展历程曲折 |
B.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
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
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意见:
同学甲: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
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
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 | B.乙对,甲不对 |
C.甲和乙都不对 | D.甲乙说的都对 |
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首相、选举、任期制 | B.皇帝、选举、任期制 |
C.首相、选举、终身制 | D.皇帝、选举、终身制 |
世界文明在相互的影响与冲突中不断向前,近代的民主发展说明了这一论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的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艺。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之比较》
材料四:“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准他人仿做。一个是“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再一个是“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资政新篇》
材料五:第五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十一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十二条: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四十七条: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的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2分)这种“错位”给德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材料四的意义是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实行?
(5)材料四、五与材料一、二的关系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