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剧虽说荒诞,但也风靡一时,假设你通过穿越回到商周时代,你被周武王封为诸侯,你应该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①镇守疆土 ②随从作战 ③征派赋役 ④朝觐述职 ⑤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
一般称谓 |
妻(正配) |
A.三哥(20岁) |
B.四哥(14岁) |
|
妾一(侧室) |
C.大哥(25岁) |
妾二(侧室) |
D.二哥(22岁) |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 由此判断祝、蓟、陈的分封类型属于
A.功臣 | B.先代贵族 |
C.王族子弟 | D.姻亲 |
西周时期,诸侯国掌握的人口称作“公民”,卿大夫控制的人口称作“私人”。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纷纷将居民纳入国家控制之下,消除“公民”与“私人”的分别。到战国中期,诸侯国的民众陆续变为统一的编户民。由此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②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③消灭了卿大夫阶层 ④强化了诸侯国君的权力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④ |
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 |
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
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
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
C.周王——诸侯——士——大夫 |
D.周王——大夫——士——卿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A.王位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嫡长子继承制 | D.郡县制 |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 B.嫡长子继承制 |
C.分封制 | D.王位世袭制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B.郡县制的出现 |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