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

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

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乙卷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

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衰落
③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 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初某思想家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D.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儒学成为一种士大夫之学。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主要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经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因此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

A.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始终不能冲破儒家思想的羁绊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在《焚书》中说:“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是必然 D.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