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话意在

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B.强调“理”大于“法”
C.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D.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已经走向极端,主要是指这种学说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 B.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C.主张人们忍耐、顺从 D.完全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作“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
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
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的贡献极大
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州格致中学校名取 “格物致知”之意。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 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有一个书生带着《四书章句集注》上京城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隋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时期,各地的方志中所录“忠”、“孝”、“节”、“烈”人数大幅度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这实际上承袭了程朱理学中的(      )

A.存天理,灭人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D.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史上,三教共弘的局面出现于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唐宋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天者,理也
C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古代思想家中,特别善于吸收众人之说,被喻为“集大成者”的 ①荀子②韩非子③董仲舒④朱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A.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B.探讨宇宙自然规律
C.认识道德价值内涵 D.研究儒家学说经典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生徒,才华卓绝,声明远闻,欧阳修知贡举,很想录取他,但最终也没有实现,欧阳修深为遗憾。造成欧阳修深为遗憾的原因可能是(   )

A.该生善文辞,但对于四书五经不熟悉
B.该生善文辞,但在校的成绩不好
C.宋代录取名额太少
D.宋代实行糊名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