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 B.汉代儒学 |
C.宋明理学 | D.佛教传入 |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
B.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
C.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 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
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 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曾说:“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 |
B.欧洲启蒙运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 |
C.莱布尼茨根本否定基督教,否定人文主义 |
D.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封建主义宗教神学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指出,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两种新潮流日益明显:“格物致用”(即知行合一)思想的复兴,以及思想上包容与整合的趋势。材料反映出晚清思想领域的变化是
A.调和折衷构成时代特色 |
B.学术各派之间兼容并包 |
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 |
D.理学复兴并不断发扬光大 |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了法医鼻祖南宋宋慈破案的传奇故事。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A.他表现出唯物主义倾向 |
B.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
C.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
D.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
“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而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尔还其椟。”材料表明陈寅恪认为宋儒
A.理学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 |
B.理学是对佛学的创新 |
C.名为阐明古学实是吸收异教 |
D.为爱国倡导天理灭人欲 |
“它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土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它是
A.孔孟儒学 | B.董仲舒新儒学 |
C.宋明理学 | D.李贽思想 |
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
B. |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
C. |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 |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