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一位读书人 :“何为本心?”对方回答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书生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该书生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

A.傅奕主张三教合流 B.傅奕反对儒学正统
C.契嵩主张三教合流 D.契嵩反对儒学正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

A.韩非 B.李贽
C.朱熹 D.王守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胡适认为:“中国近世哲学的遗风,起于北宋,盛于南宋,中兴于明朝的中叶,到了清朝,……哲学的门庭,大有冷落的景况。”明朝中叶哲学“中兴”的表现之一是(    )

A.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 B.王夫之主张“理在气中”
C.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 D.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程朱理学的兴盛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科举制度的完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    )

A.理生万物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强调人格、修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