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以下是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原料来测定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
(1)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而后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序。

表中Z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
(2)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____________,取出后迅速冷却,得到α-淀粉酶溶液。
(3)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4)将Al和Bl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水浴中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________试管进行比较得出麦芽糖溶液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①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②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_________,从而获得β-淀粉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③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
④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
⑤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了美国的保罗•博耶和英国的约翰•沃克,以表彰他们在研究ATP如何利用能量进行自身再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A中含有的单糖是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
(2)ATP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若用15N标记ATP,将会在__________(化学结构)出现放射性标记。
(3)在生物体内,ATP水解成ADP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种_______反应;ADP合成为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各种_________反应,所以ATP是细胞内的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步骤如下。请回答:
(1)实验原理:①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A、B,A试管加入1% 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B试管中加入          
②往两支试管各加入相同浓度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各1mL。
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              各1mL。
④放入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⑤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50-65℃水浴加热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3)预估结果:A试管:          ;B试管:         
(4)实验结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下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下图中画出生成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虚线表示)

(2)一般来说,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动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3)向5支盛有等量人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中,各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在25 ℃室温条件下,记录各试管中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①请提供两种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方法1: 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 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请分析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____系统。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_______________。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A、C对照,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以防变色,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大量___________(减少或增加),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湿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 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A
B
C
D
E
F
X物质的浓度(ng/ml)
0
2
4[
8
15
32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
80
70
50
20
5
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1
3
10
25
70
95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细胞死亡率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③若浓度为2 ng/ml的X物质注射到大鼠体内,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            (促进/抑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具有溶栓的作用,其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NK不但能直接催化分解________,还能间接激活_________,从而达到溶栓作用。
(2)请根据下列出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溶栓效果,并在下面横线位置上,补全相应内容。

 
加入物质的成分
试管1
试管2
1
纤维蛋白块
1g
1g
2
缓冲液
1mL
1mL
3
纳豆激酶(NK)溶液
1mL
/
4
 
/
1mL

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实验步骤:
①按顺序依次加入相关物质:第2步加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第4步加的物质是          
②观察和记录_____________       ,从而分析实验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开展利用植物治理某水域镉污染的研究,将筛选得到的能在高浓度镉溶液中生长良好的某水生植物3个品种,置于不同镉浓度的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1)若该植物的抗镉品种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筛选得到,可采用      技术进行试验。
(2)据表分析,     品种最适合用于镉污染的治理,其主要依据是     
(3)已知植物吸收富集镉与酶E相关,酶E活性与环境温度相关。现开展该植物品种酶E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的测定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绘制坐标曲线图)。
(4)若结果是该植物品种的酶E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很窄,则说明一般情况下该植物品种的可应用范围     
(5)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植物品种对镉的吸收富集能力,可开展通过遗传改良进一步提高其单位产量、提高酶E的活性和      等方面的研究。

品种
测定指标
营养液镉浓度(mg/L)
0
4
8
12
16
A
镉浓度(mg/kg植物干重)
10.11
10.20
15.12
19.33
20.33
单位产量(kg/亩)
350.11
349.61
347.96
348.02
346.92
B
镉浓度(mg/kg植物干重)
9.11
310.20
315.12
318.43
310.22
单位产量(kg/亩)
349.21
348.65
347.77
347.92
346.00
C
镉浓度(mg/kg植物干重)
11.14
313.32
316.16
317.47
332.20
单位产量(kg/亩)
50.31
49.99
50.76
49.02
48.3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此外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还应该含有水、氮源和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统计的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像,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                    
(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其原因是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5)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           无关,与          有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从甲、乙、丙三种微生物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从上述三种微生物提取了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并在表中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取出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各支试管溶液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用“+”或“-”表示)。该实验作为实验组的试管是      ,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需要对试管_______________处理,才能据颜色变化深浅判断出实验结果。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2)乙图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             (能/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请在乙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4)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           __,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A在____℃条件时活性较高。
(3)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说明理由:__                                         __。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