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图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说明NO2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 ;
(3)说明NO具有还原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
(4)小组一成员对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 ;
经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NO2与HCl气体混合 B.NO2与H2S气体混合 C.NO2通入Na2S溶液中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图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说明NO2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 ;
(3)说明NO具有还原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
(4)小组一成员对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 ;
经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NO2与HCl气体混合 B.NO2与H2S气体混合 C.NO2通入Na2S溶液中
丁烷的催化裂解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进行:C4H10 →C2H6 + C2H4;C4H10 → CH4 + C3H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丁烷裂解气中CH4和 C2H6的比例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后面的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简要说明排空气和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方法 。
(2)为了调控实验过程中丁烷的气流速度,设置了B装置,操作时应观察 来实现实验的要求。
(3)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分离操作I和II的操作名称分别是:I ,II 。
(4)假设丁烷完全裂解,且流经各装置中的气体均完全反应,为测定丁烷裂解产物中n(CH4):n(C2H6)的值,本实验中应该准确获取的数据应有 (选填下列数据序号)。
① C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 E装置增加的质量 ③ F装置增加的质量 ④ G装置增加的质量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①制取乙烯的实验结束后,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石油的蒸馏实验中,温度计应插入蒸馏烧瓶中液面以下。
③验证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可向溴乙烷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④除去苯中所混有的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下层即可。
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无水乙醇
⑥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不会产生银镜现象。
⑦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⑧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产生,再加入水,沉淀又可溶解。
A—H代表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A+B→C+D+E ②C+F→G+H ③H+D+E→B
(1)若C、D是两种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且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F为淡黄色粉末,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有1molF参与反应②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将气体D通人BaCl2溶液中,未见浑浊,如果要使溶液变浑浊,再向溶液中通人的气体可以是 (填2种)。
(2)若B为黄绿色气体,F为红棕色气体,反应③的部分产物已略去。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 ;2molG与lmolB化合生成2mol新物质,该物质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
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现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Ⅰ.查阅资料:资料表明: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进行测定。
Ⅱ.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
(2)实验试剂:水、试剂X的溶液等
(3)实验过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②.操作(2)的名称为: 。
③.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 ,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_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
④.计算实验操作(1)所得溶液为50 mL,则溶液A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第③④问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某教师在课堂上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并探讨反应所产生气体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管乙中发生的 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 性。
(2)写出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3)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产生的气体是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气体, (填“有”或“无”)毒性。
(4)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酸雨pH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酸雨的成分,该同学取某一时段的这种雨水V L,加入0.5 mol/L的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恰好消耗40.00 mL Ba(OH)2溶液。请计算:
①该雨水中共溶解SO2的体积是 mL(标准状况)。
②若生成沉淀物的质量为4.50 g,则沉淀物的组成为 (填写化学式)。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未加入H2O2的溶液A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若检验该溶液中Fe3+,选择最合适的试剂是 (填代号)。
A.KMnO4溶液 | B.Fe粉 | C.Na2CO3溶液 | D.KSCN溶液 |
向溶液A中加入H2O2,H2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实验室选用H2O2而不用Cl2作氧化剂。除考虑环保因素外,另一原因是不引入杂质 离子。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浓缩, ,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需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
(3)制备Ca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填代号)装置吸收氨气。
(烧杯中的液体都为水)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配制100 mL 0.1 mol∕LKMnO4标准溶液。配制该溶液时: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当往该玻璃仪器中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时,应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平。
纯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纯铁与浓硫酸加热时,铁完全溶解,得到溶液A,并产生大量气体B。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 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0.1 mol/L KI溶液、3%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请你协助他们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并将有关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列表格中。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两种。
Ⅲ.任意写出一个铁与浓硫酸加热时,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实验探究]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 论 |
验证猜想Ⅰ |
步骤①:取少量溶液A,滴入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 |
[来源:学&科&网Z&X&X&K] |
|
步骤②: |
|
含有Fe3+ |
|
验证猜想Ⅱ |
将所得气体B通入如下图装置 |
|
含有两种气体 |
[问题讨论]
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
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
猜想Ⅰ的所有探究,请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 、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 ℃);b -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对比两套方案,简述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1.甲①(接干燥管) 2. _______ 3. 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
(3)实验中钢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
其作用是 。
(3) 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 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 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
② 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9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CH2)6N4H+与1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若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若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若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④若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碱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⑤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⑥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 mol/L,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工业上用“三氯氢硅还原法”制备纯硅的工业流程如图: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在制备粗硅时焦炭的作用是 。
(2)制备三氯氢硅的反应:
Si(s)+3HCl(g)SiHCl3(g)+H2(g)
伴随的副反应为:
Si(s)+4HCl(g) SiCl4(g)+2H2(g)
已知SiHCl3和SiCl4常温下均为液体,工业上分离SiHCl3和SiCl4的操作方法
为 ;
写出SiHCl3(g)和HCl反应生成SiCl4(g)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该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4)实验室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图(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填名称),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 。
②实验中先让稀硫酸与锌粒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热C、D装置的理由是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乙氧基萘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熔点5.5 ℃,沸点267.4 ℃。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作为合成其他香料的原料。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下:
+C2H5OH+H2O
1-萘酚 1-乙氧基萘
⑴将72 g 1-萘酚溶于100 mL无水乙醇中,加入5 mL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 ▲ 。烧瓶上连接长直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 ▲ 。
⑵反应结束,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冷水中,经处理得到有机层。为提纯产物有以下四步操作: ①蒸馏②水洗并分液 ③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 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正确的顺序是 ▲ 。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⑶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 ▲ 。
⑷实验测得1-乙氧基萘的产量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 ▲ 。
⑸用金属钠可检验1-乙氧基萘是否纯净,简述实验现象与结论: ▲ 。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甲型 H1N1流感”病毒。已知过碳酸钠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白色细小颗粒状粉末,50℃可分解,其3%的水溶液的pH约为10.5,过碳酸钠具有Na2C03和H202的双重性质。
(1)为探究过碳酸钠的性质,某同学用试管取适量过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微热并振荡试管后又可能观察到 现象。
(2)已知过碳酸钠遇稀硫酸可产生两种气体。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完成了系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用装置I验证产生的两种气体,B中盛有足量的Ba(OH)2溶液,若观察到的现象是 ,则证明有 气体生成;简述验证另一种气体的方法 ;
②乙侧学把上述装置组合,用于测定2Na2CO3·3H2O样品中Na2CO3的含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I、II、III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序号); B、E中应分别盛放 、 ;装置III中通空气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