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pH:②>③>④>① B.c(CH3COO-):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①>③>②>④ D.c(CH3COOH):①>④>③>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H+)=1×10-13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Cl、HCO3 B.Na、Al3、NO3、SO42-
C.K、Na、Cl、S2 D.K、NH4+、SO42-、NO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v<v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温度(T ℃)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为________,则该温度T______25(填“>”、“<”或“=”)。
(2)在此温度下,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pH=a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Ba(OH)2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22.00
0.00
8

22.00
18.00
7

22.00
22.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a=________,实验②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______mol·L-1
(3)在此温度下,将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与0.1 mol·L-1的Ba(OH)2溶液按下表中甲、乙、丙、丁不同方式混合:

 




0.1 mol·L-1 Ba(OH)2溶液体积/mL
10
10
10
10
0.1 mol·L-1 NaHSO4溶液体积/mL
5
10
15
20

 
①按丁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②写出按乙方式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甲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体积pH =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 B.1∶1 C.1∶2 D.1∶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盖斯定律和中和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1)已知:①2C3H8(g)+7O2(g)=6CO(g)+8H2O(l) △H=-2741.8kJ/mol
②2CO(g)+O2(g)=2CO2(g)  △H=-566.0kJ/mol
反应C3H8(g)+5O2(g)=3CO2(g)+4H2O(l)的△H=__________。
(2)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图所示的催化剂循环实现

其中,反应①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Cl(g)+ CuO(s)H2O(g)+CuCl2(s) △H1
反应②生成1molCl2(g)的反应热为△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热用△H1和△H2表示)。
(3)25℃时,有pH=x的盐酸和pH=y的氢氧化钠溶液(x≤6,y≥8),取aL该盐酸与bL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恰好完全中和,则两溶液的pH的关系式为x+y=________(填表达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酸溶液A与强碱溶液B,在常温下其pH之和为15,当它们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时,溶液的pH恰好为7,则A与B的体积比为

A.1 : 1 B.2 : 1 C.1 : 10 D.10 : 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时,Kw=1.0×10﹣14;100℃时,Kw=5.5×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25℃时,0.2 mol/L Ba(OH)2溶液和0.2 mol/L 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25℃时,0.2 mol/L NaOH溶液与0.2 mol/L CH3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测得常温下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值等于1,0.1mol/L某一元碱(BOH)溶液里c(H)/c(O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的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c(B)>c(A)>c(OH)>c(H)      B.c(A)>c(B)>c(H)>c(OH)
C.c(B)=c(A)>c(H)=c(OH)       D.c(B)>c(A)>c(H)>c(OH)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 的溶液中:Fe2、NO3、SO24、Na
B.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4mol/L 的溶液中:Ca2、Cl、HCO3、K
C.c(H)/c(OH)=1×1012的溶液中:NH4、Cl、NO3、Al3
D.c(Fe3)=0.1mol/L 的溶液中:K、ClO、SO42、SCN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溶液、氨水、醋酸、盐酸、NH4HSO4溶液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B、D均能与pH=3的A溶液反应,当它们以等物质的量混合时均能恰好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前者呈酸性,后者呈中性;
②浓度均为0.1mol/L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回答下列问题:

(1)D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E是__________;
(2)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混合后溶液,升高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图中__________曲线(填写序号).
(3)室温下,向0.01mol/LC溶液中滴加0.01mol/L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4)写出C的稀溶液和足量的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中和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①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温度计、量筒、玻璃棒、烧杯。若要进行中和滴定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③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NaOH溶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氧化还原滴定——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H2C2O4)溶液。
①课外小组里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种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最后取得共识,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②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某次滴定时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下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溶液中的行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
(1)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1×10-10 mol/L,该溶液pH为_______________。
(2)25 ℃时,测得亚硫酸氢钠溶液的pH<7,解释该溶液显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并作适当解释)                                        
(3)电离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 ℃)
HCN
K=4.9×10-10
HClO
K=3×10-8
H2CO3
K1=4.3×10-7、K2=5.6×10-11

25 ℃时,将浓度相同的四种盐溶液:① NaCN ② NaClO ③ Na2CO3 ④ NaHCO3,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填序号),向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5 ℃时,将n mol·L-1的氨水与0.2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 kJ·mol-1;由N2和H2合成1mol NH3时可放出46.2kJ的热量。N-H键的键能是_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                      
已知常温下NO与O2反应生成1molNO2的焓变为-57.07KJ,1mol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溶液和NO的焓变为-46KJ,写出NO与O2及水生成HNO3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②                    
(3)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 2×10-7mol/L,则此时c(OH-) =________mol/L,该纯水的pH_______(填“>7”、“<7”、“=7”)。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H+) = 5×10-6mol/L,则c(OH-) =________mol/.
(4)纳米MgO可用于尿素与氯化镁合成。某小组研究该反应在温度为378~398K时的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编号
温度/K
反应时间/h
反应物物质的量配比
实验目的
 ①
378
3
3:1
实验②和④探究a         
实验②和 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78
4
4:1

378
3
   c  

398
4
4: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