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Na、Al2O3、HCl三种物质依次加入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种溶质,则Na、Al2O3、HCl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2:1 | B.3:2:1 | C.2:3:1 | D.1:2:3 |
如图,从A处通入纯净的Cl2,打开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现象;当关闭B阀后,C处红布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浓H2SO4 | B.NaOH溶液 |
C.H2O | D.饱和NaCl溶液 |
设C+CO2 =2CO;△H>0,反应速率为v1 ;N2 +3H2 =2NH3 ;△H<0,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 和v2 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 B.同时减小 | C.v1 增大,v2减小 | D.v1 减小,v2 增大 |
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体污染 |
B.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需净化处理,坚持达标排放 |
C.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将造纸厂、化工厂建在水源的上游 |
D.合理开发水资源,建设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
为扼制温室效应,使用下列燃料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氢气 | B.天然气 | C.汽油 | D.乙醇汽油 |
2015年2月朝鲜准备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这里的“235”是指该原子的
A.质子数 | B.中子数 | C.电子数 | D.质量数 |
分子式为C9H12O的有机物,有一个苯环、一个链烃基,则它属于酚类的结构可能有
A.2种 | B.4种 | C.5种 | D.6种 |
按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4-二甲基丁烷 | B.3-甲基丁烯 |
C. 2-甲基丁烷 | D.CH2Cl-CH2Cl二氯乙烷 |
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为(C6H10O5)n,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
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并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D.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糖果盒糕点等常使用低级酯作香料 |
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2Cu(NO3)2+2NO↑+4H2O,如果有3.2克铜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L。
(2)将所得溶液加水配成200mL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Ⅰ.硫酸具有A~D所示的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那些性质。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1)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使木条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Ⅱ.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1.000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⑦玻璃棒;⑧100mL容量瓶。请回答: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需要使用的除①③⑤外,还有__________(填序号)。
(2)经计算,配制100mL1.000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量取浓H2SO4时,俯视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配置前,容量瓶中有水珠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下降,但未向其中再加水
(1)如下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右瓶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有关的方程式解释)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气的性质,可用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
A.O2 | B.Cl2 | C.CO2 | D.HClO |
下列各组物质中,Y是X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Z是除杂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最合理的一组是
|
X |
Y |
Z |
A |
NaHCO3溶液 |
Na2CO3 |
Ba(OH)2溶液 |
B |
Fe2O3 |
Al2O3 |
NaOH溶液 |
C |
FeCl3溶液 |
CuCl2 |
Fe |
D |
Na2SO4溶液 |
Na2CO3 |
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