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 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11-4所示,则
图11-4
(1)该摆摆长为 ____________cm,秒表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_s.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测摆线长时测了悬线的总长度 |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使周期变大了 |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次数记为50次 |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如图11-5,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用k表示)
图11-5
将在地球上校准的摆钟拿到月球上去,若此钟在月球记录的时间是1 h,那么实际的时间应是______________h(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1/6).若要把此摆钟调准,应使摆长L0调节为______________.
如图11-4-11所示是演示沙摆振动图象的实验装置,沙摆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若用手向外拉木板的速度是0.20 m/s,木板的长度是0.60 m,那么这次实验所用的沙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 m.(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计算时可取π2=g)
图11-4-11
两个单摆甲和乙,它们的摆长之比为4∶1,若它们在同一地点做简谐运动,则它们的周期之比T甲∶T乙=__________;在甲摆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乙摆完成的全振动次数为__________.
如图11-4-10所示为一单摆及其振动图象,由图回答,当在悬点正下方O处有一光滑水平细钉可挡住摆线,且,则单摆周期为________ s.比较钉挡绳前后瞬间摆线的张力.
图11-4-10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测出几组摆长和相应周期T,并作出T2-l图象,如图11-4-6所示.已知图象与横轴间的夹角为θ,图线上的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
图11-4-6 图11-4-7
将一木板从一沙摆(可视为简谐运动的单摆)下面以a=0.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水平抽出,板上留下的沙迹如图9-4-11所示,量得="4" cm, ="9" cm, ="14" cm,y="2" cm,试求:该沙摆的振幅、周期和摆长.
图9-4-11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画的l-T2图象如图11-4-7,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振动周期为2 s的单摆叫秒摆,秒摆的摆长为______m.若将此秒摆移至离地球表面距离等于地球半径的高空,其周期是______s.
两个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振动,甲摆做15次全振动时,乙摆全振动10次,则它们的周期之比T甲∶T乙=___________;若已知两摆长差50 cm,则甲和乙的摆长分别为___________cm和___________cm.
两个单摆甲和乙,它们的摆长之比为4∶1,摆球的质量之比为4∶5,最大摆角之比为3∶2,它们在同一地点做简谐运动,则它们的频率之比为_________;甲摆动10次的时间里,乙摆摆动了_________次.
A、B两物体做简谐运动,在A物体振动20次的时间内,B物体振动了15次,A、B两物体振动的周期之比为________,频率之比为________.若要求A、B都振动20次,需要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
有一弹簧振子,振动周期是2 s,振幅是3 cm,则它的频率是________,10 s内它可以完成________次全振动,这段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