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为“讲好一段历史,引导一代青年”,李老师参考纪录片《百年党史“潮”青年》,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释读地图——回溯革命怒潮】

e91f8e4261bb2fed25cbf7082475fc5.png

任务二【解读史料——感受建设热潮】

随着苏联对我国重工业与军工产业领域援建的156个项目逐步建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4亿元,是1949年的5.02倍,钢铁、煤炭、棉布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也有大幅提升。

——摘编自陶长琪等《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任务三【识读年代尺——见证改革浪潮】

任务四【以史为鉴——投身逐梦大潮】

992bb5a95271b0808bd47eeed6c432f.png

(1)从任务一中任选一幅地图,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如何开创革命新局面的。

(2)根据任务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中国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请你根据任务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年代尺中任选一个年份作为中国的“改革年”,并说明其入选理由。

(4)从任务四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潮”青年?

来源: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现在看到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的数量以山东居多。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对这次展览中三个单元的部分货币进行研究性学习。

ff6ef78ec30424f21a5fa82429cbef9.png

第三站【畅游“联博展”——品味交流互鉴】

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珠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里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样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只呆萌的“小狮子”。

ef59e21e478da8193dc83e338077274.png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

(3)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三站中呆萌的“苏哈尔之狮”将会如何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呢?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来源: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世界格局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1)某同学为制作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趋势图,整理出以上关键词语,请按正确的时序排列(只写序号)。

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火打劫,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提出,《凡尔赛条约》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内容,损害了中国利益,应予以取消,并希望会议促使日本放弃有关山东问题的无理要求。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考虑,美、英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也迫于美,英两国的压力,日本代表不得不与中国代表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概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山东命运的变迁。说明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列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赞成票中,非洲26票,欧洲23票,亚洲19票,美洲8票。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57个国家致欢迎词。其中,智利代表提到:“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遵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参加我们工作的…我们深信,它将会对国际安全和有效的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它将会帮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的迫切需求。”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材料四: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下各种力量情况一览表

美国

欧盟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广大发展中国家

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形成,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独特作用。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到2010年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推动多极化发展的力量有哪些?中国是如何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寻红色文化。

材料一: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实现

192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平型关大捷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重庆谈判

1946年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1)在材料一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一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简要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二:

英模人物

英模事迹

精神谱系

杨根思

1950年11月29日,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邓稼先

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他接受研制中国第一颗②的任务。在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964年取得成功。

“两弹一星”精神

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铁人”精神

(3)读材料二英模故事,将表格补充完整,并提炼出这些英模人物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材料三:

(4)将材料三中的图片放入下面相应的发展历史时期(只写图片编号),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秘中华文明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的标志,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往往与其他区域相隔离)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

——王效《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丘陵地带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节选)

(1)根据材料一中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判断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是否进入文明社会,并阐述理由。

材料二: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3月29日《青城山都江堰》

(2)依据材料二,概述都江堰的修建特点,并说明都江堰被称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的原因。

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均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

(3)敦煌莫高窟壁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到13世纪社会的方方面面。请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道路交通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并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相应材料,说明选择的理由。(仿照示例作答,不可抄写示例。)

答题示例:

主题:生产工具

材料:②《耕获图》

理由:《耕获图》中的曲辕犁,是唐朝时发明和推广的农具,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从中了解唐朝农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四:古代中国强调宗法礼制,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建筑空间布局构建主次尊卑的伦理关系,而中轴线设计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可以说,中轴线是礼制观念的产物,又是表达礼制的手段。特别是在古代都城规划发展进程中,为表达天命、皇权的至高无上,宫城设计以中轴线来统摄全局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陈喜波《明北京城中轴线形成原因探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及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以北京为都城的大一统王朝还有哪些?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眸历史进程,凝炼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这场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1)指出材料一中“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

(2)简析材料二中土地制度改革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原因。

(3)综合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史实加以论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来源: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试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3-03-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示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②所属的展区名称。

【解说文明】

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 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展品⑤: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 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本展品生动反映了唐蕃经济变化交往的历史。

……

(2)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来源: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试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3-03-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运动中,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其口号。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祐《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通过革命,英国以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这次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摘编自董小燕著《西方文明史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拉开该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事件

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4)结合所学知识,补充②处的内容,材料四中三个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图中这一事件给中国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了哪一重要国际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来源: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制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思想一统

材料二: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民族交融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版图奠定

材料四清朝疆域图(1820年)

(4)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来源: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人奔波了一生,去过匈奴,去过西域,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却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东方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及铸铁、凿井技术等西传,西方的良马、玻璃、宝石以及石榴、苜蓿等物品也传入东方;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等

材料二: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个帝国”的名称,说明“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的含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方面,列举两件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来源:2022年宁夏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列举当时政治、经济领域推动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这一时期“精神面貌”的内涵。

(3)阅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980年

中央政府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请提取材料中三个相关联的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探究性学习主题。

来源: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以下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的部分成就。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2011年,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21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设置驿站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铁路快速兴建”与哪次技术革命密切相关?这次技术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来源: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与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了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摘编自恩格斯《德国状况》

(1)图1石柱上刻的法典是什么?图2人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一中“新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所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英国由此逐渐形成了什么制度?

(3)材料二中“他的法典”是什么?

(4)图3呈现的内容与哪一部宪法有关?该宪法的影响是什么?

来源: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图1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3)图3见证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元朝时对该地区实行直接管辖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4)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分析材料中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来源: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