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源于其思想文化的底蕴和辉煌成就的取得。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任务一【识辨梳理】从以下图片中选取关联信息填入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
(2)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____
(3)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____
(4)“天下第一行书”:____
(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____
(6)“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
任务二【分类归纳】把下表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农业 |
(1)在浙江余姚____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了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2)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____。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
手工业 |
(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____(填地名)。 |
商业 |
(4)西汉时,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是____(填名称)。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填名称)。 |
任务三【对比分析】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秦朝在中央掌管行政事务机构的是哪一官职?秦朝在地方实行哪一制度进行管理?
(2)图二中,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元朝时,宣政院统辖哪一地区?
(3)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加,城市集中了市场、金融机构、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给现有城市住房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增加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威胁,由此带来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
——摘编自《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及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二战”后,随着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镇)发展,实质上是城市功能规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张,小城镇与大城市实现了同城化。
——摘编自《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城市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整理
材料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点为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其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启示及未来路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民生的主要做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时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险阻、地形地物,在河西地区筑塞障亭隧,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北防务的重要内容。《汉书》记载:“元狩二年,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后汉书》有“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的记载,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政府在河西的统治。
——摘编自《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
材料二:榷场贸易是辽、宋、西夏、金时期隶属于不同政权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宋、夏商民的大量贸易是在官方设立的榷场进行,宋、夏通好时,双方人民都欢迎开市,出现“商贩如织”的现象。
——摘编自《宋元时期的兰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治理河西走廊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榷场贸易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造竹纸工序图。
——摘编自杨维增译注《天工开物》
材料二:竹子分布广、产量大,使得竹纸不仅用于书写,还用于印书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纸张以其轻、薄、价廉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的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
——摘编自贺超海《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分期及其特征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内容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竹纸的优势和造纸术的影响。
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读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又派人来华开展工作,成立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工作遂正式启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摘自《一大首聚 开天辟地》,载《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8日
(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
材料二:
——整理自《追寻党指挥枪的三个历史节点》,载《解放军报》2021年6月4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挥枪”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的依据。
材料三: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知道自己的胜利具有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已经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协助下,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统治,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自由幸福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元旦社论《完成胜利 巩固胜利 迎接一九五零年元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事件“空前”和“伟大”的理由。
材料四:美帝国主义者在九月间纠合其可能纠合的最大兵力在仁川登陆,占领平壤,并向我国东北边境汹涌前进,直至鸭绿江边。美国空军连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这种对于中国领土的放肆的霸占和对于中国安全的放肆的威胁,迫使中国人民不能不积极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并且不能不以志愿行动援助朝鲜人民驱逐美国侵略军,以便保障我国的大陆的安全……那么,我们能否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呢?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答复道:完全能够!
——摘自《人民日报》1951年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志愿行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改革(部分)
事件 |
措施 |
影响 |
① |
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9亩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北魏 孝文帝改革 |
在朝廷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语;改繁复的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姻 |
② |
王安石变法 |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
——整理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材料二:
——整理自刘松柏 何成刚 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创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
——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三次社会转型都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为例加以佐证。
材料四: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大国崛起》
材料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该文献的名称。之后美国通过哪部宪法建立起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时期在位的沙皇是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判断这是哪个国家的改革措施?措施中哪个领域的内容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名称是什么?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二: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
材料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允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坚决反对。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10、9、8……”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的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评价郑成功。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的第几次合作?“荡平军阀”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写出年、月、日)
(5)结合材料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做何努力?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带火了整个东北的旅游业。某同学来东北参加研学活动,他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孺学子。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沈阳等城市,解放东北全境。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建立起来了。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东北父老乡亲背井离乡、有家难归”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场战役?
(3)材料三中所说的“汽车城”建立在哪座城市?诞生于哪一时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被称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
(5)该同学在研学活动中听到很多英雄人物故事,请你写出一位东北抗日英雄。
农业乃立国之本,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图一是什么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哪一图片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水稻优良品种是什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哪个朝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写出该书的书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探索中西方交往的历史,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借鉴。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两条路线在交往的主要方式上有何不同。
(2)任选一条路线,提取其中至少两个相关联的信息,结合史实,阐述“文明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实施,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摘编自沈传亮《新时代·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全球化潮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举措和启示。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中国人就不断突破认识宇宙的边界。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研究古人对宇宙探索的实践,图中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写数字序号)
材料二: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在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天文观测,并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领域、第一次将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只相差50秒,并创制出当时联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南朝刘宋政府正式颁行《大明历》。20世纪、因其杰出的成就,相关国际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
(4)结合“嫦娥”千年奔月历程,谈谈你从中国人探索宇宙过程中感悟到的精神。
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古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的传承与创新(部分)”时间轴,如下:
(1)根据材料一,写出A处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指出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
材料二:“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毅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抬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他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实现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共建“一带一路”与新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自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在建设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发展,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建设模式,其历史命运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
材料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的模式上,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