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材料一反应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构想成功实践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材料二,可以发现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
材料三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摘自江泽民的讲话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72年毛泽东接见日本首相
材料二:……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
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三:………我们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是因为其中供奉着直接策划和指挥侵略战争的甲级战犯;二是因为靖国神社至今仍然坚持并公然宣扬“侵略无罪、战争有理”的错误史观。………2012年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购岛”实施“国有化”,迫使中方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立场。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在中日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2014年6月5日,长崎)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毛泽东主席接见的日本首相是谁?他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请举一史实说明。
(3)中日双方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哪些重要的承诺?
(4)在材料三中,唐家璇会长谴责日本当局做了哪些伤害中日关系的事?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两例即可)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历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
(3)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
(4)图4中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艰难中进步】
材料一 革命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循是以进,必通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而为独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武昌起义后到1919年,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其实践活动结果如何?
【迈入新时代】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指出时期Ⅱ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
【国际新形象】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二件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第三件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第四件 |
提出“三年世界”战略思想 |
第五件 |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
第六件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第七件 |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第八件 |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第九件 |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
第十件 |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进行哪些变化和改革?
(4)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应对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府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请推荐两种途径。
(2)活动过程:请你帮忙将“相关链接”中的序号填入下面的知识卡片中
“新中国外交成就”知识卡片
时 间 |
外 交 成 就 |
1949年 |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
20世纪50年代 |
|
20世纪70年代 |
|
20世纪90年代 |
|
相关链接:
①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3)活动总结: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同学们明确了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辉煌走向辉煌,但是最终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潮。请你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学习历史我们首先要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朝代沿革等),以及历史年代计算方法。请完成下面两问:
第一问:请填写下面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按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
第二问: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这总共是多少年的历史?
(2)从隋至清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两个示意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个王朝的哪两项制度?请任选其中一项制度作一简评。
材料二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因为)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第一问:材料二反映了明清两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你怎样认识清朝的这一措施?
第二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宋代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提到宋代,人们想到的词总是蛮族入侵、积贫积弱等,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请你分别从宋代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四方面各任意列举一项史实来证明宋代高度的社会文明。
(答案示例:社会经济方面,宋代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社会生活方面,宋代城市盛行蹴鞠之戏,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
科技、文化方面,略。)
(4)如图,隋唐至明清时期完成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宏大工程。
①隋 ②明清 ③明
第一问:请标出示意图或图片所代表的工程名称。
第二问:请你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三大工程在历史上的地位。
(5)学习了自隋至清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可自由发挥,但不要离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 :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民族关系与国家发展】(9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2分)
(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该地区最初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什么官职的设立?(1分)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分)
(3)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1分)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材料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___居当时世界首位。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3)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天下为一”时间。
(5)为了实现材料五的目标,清圣祖(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姑苏晚报》载: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生。京杭运河苏州段穿越我市相城区、高新区、金阊区、沧浪区,吴中区、吴江市……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回答,请指出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最北是哪里?请指出京杭运河苏州段位于哪一段?大运河开凿有何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座大型石拱桥”指的是哪座桥?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属哪个朝代?该桥的世界意义是什么?
(2)请问指南针发明于何时?它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是哪本书的内容?作者是谁?国外是怎样称誉这本书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角度,说说古代中国能产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战争也有和平,但和平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各项属于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融合的表现有
①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
②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③辽和西夏分别与宋交战,签订了和约
④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