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初二历史第八套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要从洛阳沿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勇于向唐太宗提意见和建议的唐朝官员中,最突出的是(   )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说明了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封建统治 B.加重了人民负担
C.促进了经济交流 D.促成了贞观之治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以实物代替服役 B.重用名臣魏征
C.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编定《唐律疏议》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犁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德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杭州西湖边有一著名的岳飞墓,岳飞生活的年代,杭州曾被作为王朝的都城,这个王朝是(  )

A.北宋 B.南宋 C.金 D.辽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东北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里所说的“强胡”是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开放
C.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所是

A.手工业作坊 B.市 C.瓦子 D.坊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是摘自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军机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材料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___居当时世界首位。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3)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关系与国家发展】(9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2分)
(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该地区最初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什么官职的设立?(1分)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分)
(3)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1分)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4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四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4)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5)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来源:初二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