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自称皇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材料二 他继位后,颁布“推恩令”,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材料三 他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某个盛世局面。
材料四 他选用姚崇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严格吏治,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的“他”分别是指谁?
(2)材料一中的他建立了哪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制度?
(3)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盛世局面”是指什么?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意义。2000年,都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1)材料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在什么时期主持修筑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把都江堰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4)都江堰的修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观察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鲜卑姓 |
汉 姓 |
鲜卑姓 |
汉 姓 |
拓 跋 |
元 |
贺 赖 |
贺 |
丘穆陵 |
穆 |
独 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贺 楼 |
楼 |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哪一事件?
(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实施改革的统治者及继任者在死后大都采用“孝”为谥号,这与该事件的什么内容有关?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封建统治,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依法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历史贡献。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为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3)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秦王嬴政、汉武帝刘彻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有何影响?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 ②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
③灌钢法的发明 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⑤出现了城市的繁荣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了( )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B.国民党左派的利益 |
C.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
欣赏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愤在心中燃烧。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隆隆的炮火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听,那是失去的儿女们,在高呼母亲……
(1)“罂粟花”指的是什么?最早把这种毒品带到中国来的是哪个国家?为了制止这一毒品流毒于中国,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2)“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请你说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那是失去的女儿们,在高呼母亲……在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谁?
(3)“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最早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是哪个国家发动的射门战争?该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将文明带到中国吗?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兼收并蓄的唐朝】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科技发展的宋朝】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国威浩大的明朝】
(3)依据图片可知,“西洋”指的是 洋和 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4)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女生小红学习了古希腊的历史后,高兴地说:“假如我生活下图人物执政期间的雅典,我也能享受民主政治,参与国家管理。”
图中的人物是谁? 针对小红的错误说法,请你给出恰当的理由予以反驳:
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2分)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误时的迷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1)据材料一,哪个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对我国影响最大?试分析出现材料一这种情况的原因。
材料二 在 1956 到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
——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2)据材料二,归纳社会主义探索经历曲折发展过程的原因。在这一阶段出现的失误有哪些?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 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