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意义。2000年,都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1)材料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在什么时期主持修筑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把都江堰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4)都江堰的修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七律》,1935年10月(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材料二:(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2)这次出使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4)此件历史大事有何重要作用?(5)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材料二:秦始皇姓赢,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创立者。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材料一中的人物分封了哪些主要诸侯国 ?(3)材料二中的人物创立了一项什么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最深远?(4)材料二中的人物在思想领域里实行的专制措施是什么?(5)材料三中的人物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6)简单地评价一下材料三中的人物
读下图,请回答。(1)图1,图2分别是什么图?(2)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