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篇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小岗村这一做法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编自人教版九下《历史与社会》

城市篇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1984年)

(1)指出材料中“做法”的内容,及选写一个与深圳同期的“经济特区”名称。

(2)综合上述材料,列举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中国农村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7-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写出图中农具的名称。说明它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简述该措施对苏联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说明它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来源:2022年西藏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6-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可能被掩盖,但绝不会消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人信奉基督教,认为基督教国家有权统治异教徒的国土,于是,从15世纪起积极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为解决由此产生的矛盾和争端,1493年,罗马教皇亲自出马划定界线(后称“教皇子午线”),该线以西的新发现地区属于西班牙、以东则属于葡萄牙,这是欧洲国家对世界的首次瓜分。152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又划定“拉亚线”,至此,葡、西两国在地球上的划界形成了闭环。地球被分成东、西两半球,海洋也被视为陆地国土的延伸,不再是“自由海洋”,海权、海运通道成为争夺的对象。

欧洲列强也由此产生了一种“划界思维”,他们按信仰划分区域,按种族划分居民。欧洲人在自己的家园内是守规则的文明人,在家园之外则是野蛮的自然人。在欧洲内部不会发生的破坏、屠杀、种族灭绝、文明灭绝等在新大陆会经常发生。对于自己在新大陆的任何野蛮行为,欧洲人都不会感到羞愧,还可能因为获得了大量财富而被视为“英雄”。

通过发现新大陆,造就了澳大利亚、海地、巴西、菲律宾等一系列新国家。对新成立的国家,如果是欧洲的移民主导,一般将国家“边界”划定视为欧洲文明,但却将其居民“边界”分别划为欧洲裔、非洲裔、亚洲裔、原著民等,加以区别和不同对待;反之,则既不保证其国家,也不善待其国民,极尽破坏、制裁、颠覆之能事。

——据(德)卡尔•施米特《大地的法》整理

(1)15﹣16世纪,欧洲人发现哪些“新大陆”?试列举三处。

(2)根据材料,概括“欧洲国家对世界的首次瓜分”有哪些特点,并选取其中一项特点解释其成因。

(3)对欧洲人在新大陆的“野蛮行为”,你认为哪种行为的危害最为深远?请阐述理由。

(4)在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发现新大陆”时期遗留的现象,试举出两例。

来源: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6-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以改变政治体制为目的的革命或改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三条凡未经过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六条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摘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法案条款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该法案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场革命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影响。

(3)材料三是某历史老师根据“美国内战”这一主题制作的教学思维导图,请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帮助老师设计两个课堂教学的问题。

来源: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思想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很高境界,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材料一中的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列举三例代表作品。

材料三:文艺复兴思潮鼓励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涌现出一批具有探险精神的航海家,他们的活动促进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

来源:202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5-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来源: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4-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诞生曙光初现】

材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实践成功光耀世界】

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 40 % 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2 / 3 ,失业人数超过了 3000 万。1928﹣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人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册)

二战前后部分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统计表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欧洲

苏联

苏联、东欧等9国

亚洲

中国、朝鲜、越南等

拉美

古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指出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

【中国智慧传承创新】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站起来”的标志事件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

来源: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1958年10月,宁夏大事年表

1949年9月

23日,银川解放;月底,宁夏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

18日,中共宁夏省委宣告成立;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52年4月

全省12个市、县共53个区、328个乡全面完成土地改革

1954年7月

23日,宁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6年12月

92.23%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2.62%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银川市90.95%的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1957年12月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预计指标

1958年10月

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

——根据《当代宁夏日史(第一卷:1949.7﹣1958.12)》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形势,说明宁夏上述变化发生的背景。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时期宁夏的发展变化。

来源:2022年宁夏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远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欧洲人从中看到了新商机和新的希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哥伦布之后,欧洲人开始了殖民征服活动,东西半球联系到一起,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所发现的“新大陆”名称,简述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革命的兴起为标志,一股空前强劲的全球化浪潮开始席卷世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经济日趋自由化和制度化。跨国公司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宠儿。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这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摘编日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开始席卷世界”的具体因素。面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来源: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品读名言——沐浴智慧之光】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梳理线索——展现体育之力】

材料二: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线索。(至少两点)

【唱响歌曲——体悟音乐之魂】

材料三:如图是部分歌曲节选。

(3)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首歌曲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体现了北伐将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

【阅读报刊——感受劳动之美】

材料四:《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报道:一九六二年年底,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工作时,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五:《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报道: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对战友说:“……同志们,摆开战场,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两位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来源: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2-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都留下伟人的足迹。他们“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寻伟人足迹,观时代变迁”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上面年代尺体现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请将①内容补充完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

(2)图1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3)图2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会议为哪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4)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5)图4成就的取得源于哪次会议的召开?图5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得益于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提出?

【习近平——新时代的引领者】

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

(6)依据材料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我国哪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来源: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社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在黑人的故乡非洲,大概丧失了近1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黑奴在被捕获、关押、运输途中因各种原因死亡。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壮年男子。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四百年间”造成非洲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原因。

材料二:英国开始借助强大的工业经济力量,将印度改造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粮食、工业原料产地。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快速运转时,印度手摇纺车戛然而止,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陷入绝境……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目睹惨状,就连英国的一个总督也不无感伤地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出现在哪一时期?19世纪中期,印度人民民族意识觉醒,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位印度民族英雄。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

材料四:如图

(4)读图写出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

材料五:60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给出你的建议。

来源: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1865至1867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为50余次,城市贫民起义超过16次。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纷纷侵入亚洲各国,日本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殖民的对象。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19年起实行粮食征收制,农民无偿地按摊派的数额把“余粮”交给国家,却很少能得到补偿。农民对此极其不满,暴动此起彼伏。

——摘编自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材料三 如表所示

1931﹣1932年美国经济指标(部分)(以1925年为100)


工业生产

工厂就业

工厂工资额

1931年3月

87

78

75

1931年9月

76

73

62

1932年6月

59

60

43

——摘编自金德尔伯格《1929﹣1939世界经济萧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结合所学,指出日本为解决危机而采取的重大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政府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对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各国解决危机的共同策略。

来源: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周边国家,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

材料二: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进而制度借鉴,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1)依据材料一举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各一位。结合唐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3)比较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来源: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人们研究历史时,有多种视角解释过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西欧走出中世纪”的两种观点


视角

内容

观点一

A:

“西欧走出中世纪”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促进西欧发展的科技、航海船只制造等技术大多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发明或完善的。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观点二

B:欧洲视角

“西欧走出中世纪”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随后不断向外扩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观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亚洲国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根据观点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走出中世纪”的原因。

(3)根据材料,写出观点一的视角。

来源: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3-01-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