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欲取蝉( )
②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③黄雀延颈( )
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②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③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④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注释】①告:告诉、说给。②时:当时、此时。③触:触及、摸到。④类:好似、好像。⑤莱(lái)菔(fú):萝卜。⑥箕:簸箕。⑦臼:舂米的石臼。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中共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在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给下列词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三顾茅庐(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②青翠欲滴(A、欲望;B、想要;C、将要)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用 比喻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下来:
(4)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短文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宋,胡瑗,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解释加点字。
①攻苦 ②布衣时 ③不复展读 ④不欲分其心也
(2)翻译句子。
①读书泰山。
②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
(3)说说胡瑗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 用“ ”画出来。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①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②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③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
(3)请你再写四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 、 、 。
阅读回答问题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这则寓言故事选自《 》一书,并由此演变成的成语 。
(2)解释加点词义。
方: 谓: 渔者: 禽:
(3)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把这句古文译成白话文
(4)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明白 的道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 , 。
(1)把文中缺失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解释词语。
芒芒然: 病: 揠:
(3)这个故事说明一个 的道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 , 。”又誉其矛曰“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说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2.5分)
鬻: 誉: 弗能:
(3)《矛与盾》是成语 的由来。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1.5分)
读《孔明借箭》片段,做题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1)《孔明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_____写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中的一段改写的。除了这部作品,我国四大名著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红楼梦》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笑着说”,“笑着”一词说明了什么?
(4)请你想象一下,当曹操知道上了当之后,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5)请再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
阅读理解。35%
(一)默写《杨氏之子》,比一比谁的字最漂亮。并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
|
|
|
|
|
杨 |
氏 |
之 |
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