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认为某一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下关于该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特征
C.动摇了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D.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能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改革后,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的教派有
①天主教      ②加尔文派    ③路德派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士台彻尔在布道讲台上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发发慈悲吧,刑法太苦,受不了了。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金银入库,灵魂起舞。”对此马丁·路德后来写道:“他竭尽全力把上帝的恩仇卖的又亲切又便宜。”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教会利用教徒对地狱的恐惧来兜售赎罪券
B.当时欧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被教会所控制
C.马丁·路德揭露了台彻尔的敛财骗局
D.罗马教会的教义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便可以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相较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代,进一步要求(    )

A.人性解放 B.信仰自由
C.经济平等 D.政治革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其本意的是(    )

A.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D.现实世界人皆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