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路德认为, 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 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 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 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 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 路德一改原有主张, 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 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 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  )

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B.“认识你自己”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我们”向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请教”是为了(  )

A.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B.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
C.反对殖民主义的罪恶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两者的相同点是(  )

A.都反对宗教信仰 B.都提倡理性王国
C.都反对专制王权 D.都批判封建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所有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   )

A.承认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秩序 B.为封建贵族特权辩护
C.带来世俗界上帝“弃民”的沉沦 D.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否定了基督教长期传颂的教义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新的教派出现 B.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
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
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