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表示为 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C﹣G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 ,② 。
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5)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
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N2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
(1)通入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甲装置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浓硫酸的作用是 。
(4)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
①另一个物理量为 (填序号)。
A.滴下的稀盐酸质量
B.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
C.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
D.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的目的是 。
(1)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该实验操作是将 (写溶质的化学式)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
(2)若用稀硫酸代替(1)中的稀盐酸,将稀硫酸逐滴加入至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当滴加到一定量并充分反应时,请对烧杯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此时烧杯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Na 2SO 4Ⅱ: Ⅲ:Na 2SO 4和NaOH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
|
猜想Ⅲ正确 |
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 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a在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铁钉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学习小组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和盐酸除锈时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取四枚铁钉,按第图1所示进行实验。一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
a |
b |
c |
d |
实验现象 |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
蒸馏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轻微锈蚀 |
食盐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较多锈蚀 |
(1)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钉锈蚀的条件是 。
(2)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处理,易生锈。防止切过咸菜的菜刀生锈,处理的方法是 。
Ⅱ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 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 将“步骤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①铁锈中主要含有Fe2O3;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③K3[Fe(CN)6]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铁锈消失是因为Fe2O3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1: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2: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1]对“猜想1”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X的名称为 。
(2)实验是验证 (填气体的化学式)与溶液中的FeCl3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对“猜想2”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
已知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C+O2 CO2
C+CO2 2CO
3CO+Fe2O3 2Fe+3CO2
(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是 变化。
(2)粗氨水经提纯后可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植物所需的 (填元素符号)。
(3)焦炭常作为炼铁工业的原料,请你分析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作用 。
结合如图信息,回答问题(①~⑦为装置序号,a~d为导管口编号)。
(1)装置①中甲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通常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在检验CO2气体时,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
(4)实验室若用装置②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将上述②⑥⑦装置进行组装,则可以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那么该组合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 → →b(填导管口编号)。
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
(1)仪器M的名称是 ,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猜想3: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B瓶增重 变化3: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 (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 (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 。
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和设计的问题。
(1)量取18.0mL蒸馏水,最好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填序号)。
A 5mL B.10mL C.25mL D.100mL
(2)向如图1所示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填序号),可能引燃铜片上的白磷。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
(3)探究紫色石蕊变色规律的实验中,往点滴板1﹣6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2所示的试剂,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其中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孔穴 (填孔穴编号)
(4)实验室常用较浓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中,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最适合的装置组合(如图3)是 (填序号)。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 |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 |
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 |
pH=13 |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
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一种氧化物。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NaAlO2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 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填字母序号)。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
溶液变红 |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小红把酚酞改用 (填药品)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
(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学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①反应物的浓度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A.稀盐酸B.浓盐酸C.块状石灰石D.碳酸钠溶液E.粉末状石灰石
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
控制速率的方法 |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
灭火器反应原理 |
① |
和D |
CO2的实验室制法 |
|
A和C |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成 色。
实验二: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
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已知:Na 2CO 3+H 2O+CO 2═2NaHCO 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A→ → →D。
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如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热源的是 (填序号),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 (填“平”“立”或“斜”)放。
(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 ,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 。(填名称)。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实验后在整理实验室时,得到白色固体药品,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针对其组成:
猜想一:含有Na2CO3和Na2SO4;
猜想二:含有Na2SO4和NaHCO3;
猜想三:含有 。
[实检探究]
实验Ⅰ: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Ⅱ:取加热后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Ⅰ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Ⅱ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Ⅰ中可判断猜想 不成立。
综合实验Ⅰ、Ⅱ,可判断猜想 不成立。
[拓展延伸]
若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提纯Na2SO4溶液的实验方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