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B.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C.
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用洗洁精和水洗涤
D.
鉴别无水酒精和NaCl溶液
测导电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镁,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Fe2O3,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是有黑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提示: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比)

A.一定有CO和HCl,肯定无N2 B.一定有CO和N2,可能有HCl
C.一定有CO和HCl,可能有N2 D.一定有CO和N2,肯定无HC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Fe和FeO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14g,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40 g B.80 g C.15.2 g D.30.4g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已知:KHCO3 + HCl =" KCl" + H2O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a%-w)克
C.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D.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71 B.2﹕71 C.1﹕79 D.2﹕79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葡萄糖(C6H6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A.48g   B.72g    C.144g  D.36g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O2的质量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8
1
32
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12
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B.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Ca(OH)2
C
Fe
Na2CO3

HCl
O2
HCl
Ca(OH)2

Na2CO3
Fe2O3
CaCl2
BaCl2

Ba(OH)2
CO
NaOH
H2SO4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