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或;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2)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
(3)写出实验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3)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 .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B.用Fe2O3和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 |
C.用水区别固体NH4NO3和固体NaOH |
D.用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
、
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 加入适量盐酸, ② 加过量
溶液, ③ 加过量
溶液,
④ 加过量
溶液, ⑤ 过滤。下列操顺序合理作的是()
A. | ②③④⑤① | B. | ②④③⑤① | C. | ④②③①⑤ | D. | ④③②①⑤ |
如图,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像这种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
与
反应为例)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出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
C. | D. |
(2)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
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4)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生成,反应就能发生。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收集满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溶液变红 |
能与石蕊反应 |
B |
往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 |
有气泡 |
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C |
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 |
D |
把质量相同的镁条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屮 |
镁条与盐酸 产生气体更快 |
镁的金厲活动性比锌强 |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食盐反应 |
B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
C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D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 并不断振荡. |
有 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 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钠等.如图为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
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如图所示,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后,在烧杯里的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变化是
A.Cl-增多了,SO42-减少了 | B.Ba2+增多了,H+减少了 |
C.Cl-增多了,H+减少了 | D.H+减少了,SO42-减少了 |
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I:没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II: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
②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盐溶液 |
NaCI |
Na2CO3 |
BaCl2 |
pH |
等于7 |
大于7 |
等于7 |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8.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
pH=11 |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
上述步骤①中,所用称量仪器的名称是 ,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是正确的。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表达与交流】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
用燃着的木条 |
B |
稀释浓硫酸 |
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
C |
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钙 |
取样品,加入适量水 |
D |
除去K2S04溶液中的K0H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
B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
C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
D |
溶液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①____________ |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
现象:②_____________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③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⑤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 ⑥_____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