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酚酞试液变红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C.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试液变红 |
D.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 |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可燃物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 |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①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④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 | 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 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颜色将变成
A.红色 | B.紫色 | C.无色 | D.蓝色 |
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 | B.氧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 质 |
杂 质 |
试 剂 |
主要操作 |
A |
CO2 |
CO |
氧气 |
点燃 |
B |
O2 |
H2O |
生石灰 |
干燥 |
C |
NaCl |
泥沙 |
水 |
过滤 |
D |
镁粉 |
铁粉 |
盐酸 |
过滤 |
二氧化硫在常温下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会与空气反应。现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 B.排水法 |
C.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 D.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
【改编】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B.沼气用作燃料 |
C.稀有气体用于充霓虹灯 | D.活性炭吸附色素 |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
乙 |
A |
稀硫酸和铜片 |
水和 CO2 |
B |
双氧水和MnO2 |
NaOH溶液和CO2 |
C |
石灰水和CO2 |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
D |
H2O和HCl |
硝酸银溶液和HCl |
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如果将该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对该气体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一定有氢气,可能有碳的氧化物 |
B.一定是氢气和碳的氧化物的混合物 |
C.一定是碳的氧化物 |
D.可能是氢气和碳的氧化物的混合物 |
下图中容器I、II体积相同,起始时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针筒将一定量液体同时注入容器中,并迅速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的是
选 项 |
容器I内 |
针筒I内 |
容器II内 |
针筒II内 |
A |
硝酸铵 |
5mL水 |
氢氧化钠 |
5mL水 |
B |
氯化钠 |
5mL水 |
氧化钙 |
5mL水 |
C |
充满二氧化碳 |
5mL氢氧化钠浓溶液 |
充满二氧化碳 |
5mL澄清石灰水 |
D |
0.5g锌粉 |
5g9.8%的稀硫酸 |
0.5g铁粉 |
5g9.8%的稀硫酸 |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C.实验三通过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D.实验四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
下列有关“课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可以制作简易净水器 |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以制得二氧化碳 |
C.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回火后的缝衣钢针能弯曲 |
D.用白糖、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可以自制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