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木炭作燃料 |
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
C.CO2用来灭火 |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A.稀有气体可制成各种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B.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C.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 |
D.炭粉可制作墨水——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屋内放一盆水 |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
C.一氧化碳可夺取氧化铜中的氧,被还原 |
D.一氧化碳能和某些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冶金工业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白鼠会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B.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A.C、CO、CO2、H2CO3
B.CO、CO2、C、H2CO3
C.CaO、Ca(OH)2、CaCl2、CaCO3
D.CaCO3、Ca(OH)2、CaCl2、CaO
实验室通常用①带火星的木条 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用品来区别不同的气体。现要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可采用上述方法中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
B.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酸饮料 |
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并不能说明黄铜的密度比铜片大 |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NaCl |
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Cu(NO3)2 溶液 |
AgNO3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燃烧 |
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 |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 |
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用于灭火 | B.能引发“温室效应” |
C.能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D.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