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
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蓝色 |
② |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肯定不含. ;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
某校科技节的实验比赛中,老师先向大家展示了
三瓶白色粉末,然后取一些
固体于研钵中,接着用一纸板挡住同学们的视线,告诉大家打算继续取
在研钵中混合。过一会儿老师拿开纸板,向同学们展示研钵中的白色粉末。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判断老师是否取了
于上述研钵中。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供的试剂有:稀
、蒸馏水、
溶液、
溶液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说明老师取了
|
|
,说明老师取了
|
氢化钙(
)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阅读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0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图10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产品的定量测定】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图11(固定装置省略)所示连接仪器。
②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 mL。
③将Y形管慢慢倾斜,直到A端的水全部与B端的样品混合。
④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 mL。
回答下列问题:
(5)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应:。
(6)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mL。
(7)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 mg/mL。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结果精确到0.1%)
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
)的存在:
已知:★
(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入水;
★
(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
,
,
混合气体的
含量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
含量较(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
的淀粉溶液一也可以用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
(2)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果精确到0.1g).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某兴趣小组走进实验室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是 (填药品保存或取用的一条注意事项)。
(2)该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一下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内容】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③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该固体的成分是 。
【继续探究】针对该瓶固体,请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新问题: 。
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①盐酸,②硫酸 ,③氢氧化钾,④氢氧化钙,⑤硝酸银,⑥ ⑦镁带 ⑧铜,其中横线空白处的试剂瓶的标签破损(如图所示)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 (用方程式来表示);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___;
A.酸 | B.碱 | C.盐 | D.单质 |
【作出猜想】A可能是Na2CO3溶液 ,B还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想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不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
A 石蕊溶液 B PH试纸 C酚酞溶液
Ⅱ.小明测得该溶液的PH值大于7。小强选用所摆放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填入序号)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产生大量 气泡 |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 溶液。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实验时,发现生成了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铜盐.
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知识回顾]铜、银_______(能、不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分析讨论]⑴对于生成的蓝色溶液,小东认为可能是Cu(NO3)2溶液,小楠认为不可能是Cu(NO3)2溶液,而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小楠的理由是 .
⑵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⑶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宜,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
[提出问题]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
[反思评价]⑴有同学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用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你的回答是 .
⑵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于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胆矾(CuSO4·XH2O)。
查阅资料:(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会缓慢分解为氧气和水。对其水溶液加热、光照或加催化剂(如MnO2)都会促进其分解。
(2)CuSO4·XH2O可溶于水,在加热时会生成CuSO4和H2O。
I、硫酸铜的制备
方案1: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制备硫酸铜方案:
方案2:乙同学根据查阅资料找到了一种工业制备硫酸铜的流程:
(1)写出上述方案中的②处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 (填1或2)更合理。理由是: 。
(3)方案2中,加入H2O2后要求温度控制在50℃到60℃加热的可能的原因为 。
(4)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是在实验室中由稀释浓硫酸得到,在稀释浓硫酸时的操作是:
。
(5)兴趣小组同学一致指出,将滤液经蒸发、降温结晶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铜晶体。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
II、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xH2O)含量的测定
学习小组取12.5g硫酸铜晶体(CuS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一温度的关系如图。
(1)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水分的失去,固体颜色将由蓝色逐渐变为 色,最终变为黑色;
(2)650℃以上时,硫酸铜固体就会发生分解,生成黑色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硫及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CuSO4·xH2O中x的值为 。(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将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0.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剩余固体的化学式: 。
Ⅲ、硫酸铜的应用
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石灰乳配成的一种天蓝色、粘稠的悬浊液,其有效成分是Cu4(OH)6SO4,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碱式盐可以写成盐和碱的形式,例如碱式碳酸铜可以写成CuCO3·Cu(OH)2,则Cu4(OH)6SO4可以写成盐和碱的形式为 ,其杀菌机理可看作是Cu2+使病原菌失去活性,这说明病原菌的主体是 (填一种有机物名称)。
油价的持续“高烧”和环境问题,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使应用。(1)某同学对乙醇溶液是否呈现碱性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含有“氢氧根”,所以猜测它的水溶液应该显碱性。
[实验设计及操作1]取乙醇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为 色,则说明乙醇溶液不显碱性。为什么乙醇溶液不呈现碱性呢?
[解释与结论]通过乙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可知乙醇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乙醇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即不含 (写出离子符号),所以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2)I.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CO2,应将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
II.装置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装置①中所盛溶液名称是 ,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I.与乙醇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甲醇(CH3OH)、丙醇(C3H7OH)、丁醇(C4H9OH)…等,这类物质称为醇类,则含8个碳原子的醇的化学式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请你参与并完善下列方案中的试剂(每种方案只需列出所用试剂)。
方案一:Fe、Ag、 ;
方案二:Cu、 、AgNO3溶液;
方案三:Fe、Cu、AgNO3溶液、 。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 |
|
猜想正确 |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成立 |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小苏试图研究CO的还原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下列信息: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CO反应如下:
于是她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
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是利用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根据实验原理,应选择 ▲ 图(填“甲”、“乙”、或“丙”)。
(2)装置C的作用是 ▲ 。(3)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 。
化学是认识物质、改选物质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化学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下表中给出了4种食品添加剂,试回答有关问题:
(1)请你在下表空白处填上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的组成与性能 |
被用于食品添加剂 |
|||
物质名称 |
物质组成 (填化学式) |
主要化学性质及在人体内变化 |
类别或作用 |
法律规定 |
碳酸氢钠 |
|
无毒、弱碱性,易与胃酸反应 |
膨松剂 |
可用 |
硫酸铜 |
|
|
增色 |
国家严禁使用 |
铁(还原性铁粉) |
|
|
抗氧化剂 |
依据国家标准可用 |
甲醛 |
CH2O |
|
防腐 |
|
(2)从应用物质的角度,人们常常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性质上看,国家严格禁止甲醛和硫酸铜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或认识物质的性质时,又常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物质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H2C2O4·2 H2O==CO↑+ 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蒸发皿⑤铁架台(含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⑦集气瓶
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 (填序号)
(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 、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选择图甲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PdCl2+H2O==Pd↓+ CO2 + 2R,其中R的化学式为 。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