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来源: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4-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利用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的含量小于 1 5 ,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2)证明铜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3)在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中多处用到了玻璃棒,写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写一种即可)

来源: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4-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

分析与评价:

(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 1 5 ,原因是  

来源: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填选项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  ,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2)图B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图C实验是配制氯化钠溶液过程中量取水的操作,该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4)图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图E操作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6)图F实验中,加热片刻后,可观察到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来源: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来源: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  。 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来源:2019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图C所示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按图D所示量取溶剂,其他操作均正确,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  ,湿棉花的作用是  

(2)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  

(3)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来源: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   

来源:2019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  (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  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  (答一条)。

(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D中(试管容积为40mL),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  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1 5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  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a在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
  • 更新:2021-02-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来源:2019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时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2)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C实验中铜片上白磷与水下白磷的现象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D实验中的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来源:2017年西藏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