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某电子秤可测液体体积,小明进行以下两个实验,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真实。
实验一:实验过程如图,质量为
的水,该秤显示的体积为
.
实验二:质量为 的油,该秤显示的体积也为 。
结合水、油的密度,小明发现该秤可以测出水的体积,不能测出油的体积。
小明猜想:该电子秤不能测出密度不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
利用该电子秤和某种液体 且 未知),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猜想是否正确(若需要,可补充器材)。
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小明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攀枝花红格脐橙汁多味甜,声名远播。小军设计如下实验测量橙瓣的密度。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一个橙瓣放入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左侧,他可以调节 (选填"游码"或"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如图甲所示,橙瓣质量为 。
(2)他将该橙瓣放入装有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则该橙瓣的密度为 。
(3)他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觉得测体积误差太大。他设计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
换量程更大的量筒测量 |
B. |
测多个橙瓣的总质量和总体积 |
C. |
换分度值更大的量筒测量 |
小华在实验室测量物质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小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果汁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2g;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果汁,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质量为 。
③将烧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果汁的体积为30cm3。
④果汁的密度ρ果= kg/m3。
⑤测量出的果汁密度值会 (填“偏大”或“偏小)。
(3)在测量一个弹力球的密度时,由于弹力球无法放进量筒内,小华用溢水杯,借助一个小烧杯和一个空的酸奶盒,利用量筒和水(ρ水已知)测出了弹力球的密度,请将她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如图丙所示,溢水杯中盛满水,空酸奶盒漂浮在水中:
②将弹力球用细线系好放入溢水杯中浸没,空酸奶盒仍漂浮,从溢水杯中溢出了一部分水,如图丁所示,用量筒测出 的体积为V1.测完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净;
③将弹力球取出,放入酸奶盒中共同漂浮,从溢水杯中又溢出了部分水,如图戊所示,用量筒测出 的体积为V2。
④弹力球的密度表达式ρ弹力球= (用V1、V2、ρ水表示)。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其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 放到正确位置。
(2)小明纠正上述错误后,应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3)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石块质量为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该石块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 .此石块的密度是 。
小亮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石块的密度。
(1)把石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 g,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把它浸没在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以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2)小亮到海边去玩,拾到一个漂亮的贝壳。回家之后,他想知道贝壳的密度,于是找来一个柱形玻璃杯、一把刻度尺、一个小果冻盒。小亮进行了以下操作,测出了贝壳的密度(贝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表达式。
①在杯中装上适量的水,把空的果冻盒放在水中,使其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杯底到水面的高度h1;
②再把贝壳放在果冻盒内 ;
③ ;
④贝壳密度的表达式为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1)将木杆的中点 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 对杆平衡的影响;
(2)将左端 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 的中点 ,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 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 ;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 ;
(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石头的密度为 (已知 ;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
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该实验原理是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写字母)。
(3)正确操作后读取数值,如图甲、乙所示,小合金块的质量为 g,小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得出小合金块的密度为 g/cm3。
在用天平,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3.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液体,测出总质量
4.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
5.算出液体的密度
方案二:
1.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
3.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
4.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5.算出液体的密度
方案三:
1.调节天平平衡
2.将适量的液体例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
4.将量筒中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
5.算出液体的密度
(1)请观察图,简要说明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
(2)写出以上三种实验方案密度的表达式
(3)分析评估以上三种实验方案,指出哪种方案最合理
下列是"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探究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 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待测小石块放在天平的 盘中,往 盘中加减 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 g。
(3)用细铜丝代替细线系好小石块,将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3.由公式 可求出该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 3,这样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天平调平衡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选填序号);
A. |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
B. |
移动游码 |
C. |
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 3;
(3)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g;
(4)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 kg/m 3;
(5)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大豆、花生等食材制作了美味豆浆,为测量豆浆的密度,他们从实验室借来相关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静止时如图所示。要使天平水平平衡:首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 为止。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豆浆,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
③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 ,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方案二: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豆浆,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豆浆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 ,
③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豆浆的质量 ,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方案三: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被测豆浆,读出豆浆的体积 ,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
③将量筒中的豆浆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 ,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3)分析以上三种方案,请写出你认为合理设计方案中豆浆的密度表达式 ;你再任选其中一个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分析不合理设计方案的原因:如方案 ,是由于在测量豆浆的 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使得计算出的豆浆密度值偏 。
(1)如图1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cm;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归零后,指针如图1乙所示,此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时,放在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丙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
(2)蹄形磁体附近的导体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如图2所示,现将该导体竖直向上快速移动(沿图示箭头方向),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产生。
(3)小明家的电能表月初示数如图3所示,月底示数为941.4kW•h,若用电价格为0.7元/度,则小明家该月电费为 元。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如图4所示,其中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沸腾前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 (多选,选填字母)。
A.气泡遇冷收缩
B.气泡遇热膨胀
C.气泡所受水的压强变小
D.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 厘米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气泡数 个 |
18 |
15 |
10 |
8 |
6 |
4 |
2 |
0 |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
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 点,如图甲所示;
.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 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 和 ,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 ,则石块密度 (用字母 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 (选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大小关系”时,小科同学提出的猜想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科学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
步骤1:选用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3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物体的重力;
步骤2:把3个物体依次放在水平受力面上,用专用的仪器测出3次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1。
步骤3:改变受力面与水平面的倾角,用步骤2的方法,依次测出与水平面成 角和 角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2和表3。
表1在水平面上所测数据 |
||
序号 |
重力 |
压力 |
1 |
5 |
5 |
2 |
10 |
10 |
3 |
15 |
15 |
表2在 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
||
序号 |
重力 |
压力 |
4 |
5 |
4.75 |
5 |
10 |
9.5 |
6 |
15 |
14.25 |
表3在 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
||
序号 |
重力 |
压力 |
7 |
5 |
4.5 |
8 |
10 |
9.0 |
9 |
15 |
13.5 |
请回答:
(1)比较序号 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小科同学的猜想是 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进一步分析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先分析同表中的关系,再比较不同表之间的关系,综合可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