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 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曰:“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左右                              (2)习                      
                                (4)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13分
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如外人(      )
余人各复至其家(      )
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仿佛若有光 仿佛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怎样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什么?2分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濯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
(2)濯清涟而不(           )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4)陶后有闻(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3-15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中/峨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独其亲(以……为亲)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阻之(或者)
C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B.如外人( )
C.便还家( ) D.余人各复至其家( )

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乃左手卮(     )  蛇无足(     ) 饮其酒(     ) 终其酒(     )
翻译下面句子。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这则寓言现在演化而来的成语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触株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自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B.何不试之足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C.舟已行矣,剑不行兔走触株,折颈
D.其剑自舟中坠土墙凹凸处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后来演化成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一种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记①之法
叶奕绳②尝言强记之法:“某③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⑤泛滥者,略得影响⑥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⑦,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
【注】①强记:记得住,记忆力好 ②叶奕绳:山东历城人,有文采,善剧曲 ③某:我
④笥(sì):竹箱 ⑤务为:力求⑥影响:印象⑦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下列句中“之”与“遇所喜即札录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 B.粘之壁间 C.一年之内 D.数年之后()

下列关于读书学习的条件方法,在叶奕绳的强记之法里没有提到的一点是  ( )

A.君子之学,其可一日而息乎?(欧阳修)
B.读书须是虚心方得。(朱熹)
C.房室清,墙壁净。(《弟子规》)
D.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富兰克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①录朗诵十余遍:            掩卷闲步:          
③一字不                    ④岁无          
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
                                                                             
②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理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A.项为之 B.怡然自得
C.鹤云端: D.喷以烟:

E.一癞虾蟆:                    F. 数十:
翻译下列句子。
A.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B.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列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三件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朗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客之       谢:                  ②监试者之 异:     
为郡内忧之 窃:                  ④病去     去:    
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天下,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B.今亦死亡:死亡
C.乃丹帛曰书:书写
D.楚人之怜:爱戴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①扶苏数谏故   ②夫不能游墮事
③项燕楚将     ④山峦晴雪所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下列理解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和谋划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卒“遇雨失期”,被逼无奈而造反,偶然因素是主要的。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起义的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陈胜的威信。
D.选段中可以看出陈胜能够洞察时局,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瑞(共1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也。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于掌故 泥:______ 非咨询不其致 穷:_____
朗读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B.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你知道下面两个语句的意思吗?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嫌而避怨: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_____________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在你心目中,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联系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对海瑞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价。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海瑞所题自勉对联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墓园对联(为海瑞手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1)每假借藏书之家(       )(2)主人日食(       )
(3)白玉之环(       )    (4)媵人持沃灌(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其母问其故故:所以 B.向者吾见之向:之前
C.归而泣泣:哭泣 D.信其仁也仁:仁义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将安 B.犹恶子 C.得一人使 D.国人道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