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常为名大夫。世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常为名大夫:多人成为齐国著名的大夫。多:这里有称赞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   

②而后   

③鲍叔终善   

小白立为桓公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

(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来源:2016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吕子》日:"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 ;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 之,可谓善学者矣。" 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我

【注释】①喑(yīn):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鸡犬相

B.皆 空游无所依

其闻则不

C.非能

慕圣贤

D.可 善学者矣

太守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的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哪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   "(用原文语句)阿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的宋濂是另一种"善学",他的"善学"表现在   

来源:2016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①.谢镇西②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 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运租:载运租米。②谢镇西:即谢尚,东晋人。③估客:指商贩。④委曲:详细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无以 书以观   

②弗之   

③叹美不能   

④因此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3)阅读两段文字后,请你说说宋濂和袁虎有哪些共同点。

来源:2016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山门圮于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 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 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率捕战,秦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山门 于河:   

然则天下之事:   

与其父奢言兵事:   

④秦悉 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 沉焉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B. 十余里

未果, 病终

C. 不谓善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而 其粮道

哀转久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4)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二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来源: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 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能 补阙漏:   

②夫问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

(4)选出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故事中主要刻画的是车夫妻子的形象,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聪明智慧。

C.甲文的主要内容是为刘禅推荐可信任的文官武将,在出师前做好内政和军政上的安排。

D.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来源: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讼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 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 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 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富民:使人民富裕。富,文中作动词用。②奚:什么。③危:忧惧。文中指不安心。④凌上犯禁:冒犯官吏,违犯法令。⑤治:治理得好。太平。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 也(增加)

B.小信未孚,神弗 也(赐福,保佑)

C.忠之属也。可 一战(凭借)

D.安乡重家则敬上 罪(害怕)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①曹刿认为政治上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②管子的治国主张是 (用原文回答)    

来源:2016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南夷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增明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流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赉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 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

注:孟获: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起兵反叛蜀汉。南夷:古代的少数民族。国朝淳化中:宋太宗淳化年间。赉:赏赐,给予。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苟全性命于

李顺

B.若必欲 ,须致祭

人恒 ,然后能改。

C.孟获 南夷所服

不足 外人道也

D.三顾臣 草庐之中

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 南诏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3)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甲、乙选文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4)甲、乙两文在叙事中饱含感情,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先帝的   ;阅读乙文,可知南夷对诸葛亮的   之情。

来源:2016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 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送之

②援疑

负此自放

④故虽有勤苦之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②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②【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来源:2016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余幼时 嗜学

②余因 遍观群书

获有所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中两次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来源: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气中加点的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②策之不以其 道:

(2)"马之千里者"的"之"与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

B送杜少府 任蜀州

C居庙堂 高则忧其民

D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②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耨(nòu):除草。②制梃:拿起木棍。③彼:这里指秦、楚两国。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也:   

②地方百里而可以   

(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以事其父兄

则无法家拂士

B.王如施仁政

皆以美 徐公

C.王 征之

朝而 ,暮而归

D.壮者以暇日 其孝悌忠信

邹忌 八尺有余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C.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于家圃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以钱覆其口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来源: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发闾左戍渔阳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③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  

④饮酒但饮湿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来源: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诶。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 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1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明

景:景色

D.沙鸥翔集

集:停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来源: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