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山不加增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辍耕之垄上 |
C.以残年余力 |
何以战 |
D.其如土石何 |
屠自后断其股 |
(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乙)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②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③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⑥,国焉得无亡乎!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注:①升概,这里是指用器具量酒。②县,通“悬”。③迓(yà),迎接。④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涂阤(zhì),(木板周围的)泥崩塌。⑥壅,堵塞、蒙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③而狗迓而龁之
④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2)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
(2)画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 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 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因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 ③墙剪阖 ④,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 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赤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已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厂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 西行
②为南唐避暑 所
③以一官 易此园
④太守之乐其 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峰回路转 |
回:挺拔 |
②太守自谓也 |
谓:对……说 |
B.①云归而岩穴暝 |
暝:昏暗 |
②野芳发而幽香 |
芳:花 |
C.①泉香而酒洌 |
洌:清 |
②杂然而前陈者 |
陈:摆开 |
D.①而乐亦无穷也 |
亦:也 |
②已而夕阳在山 |
已而:不久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任末 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 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③,削荆 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 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1)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腰白玉之环
②媵人持 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④常以净衣 易之
(2)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 |
谓 之行尸走肉 |
B.计日 以还 |
以记其事 |
C. 或遇其叱咄 |
或依林之下 |
D. 则又请焉 |
则何以成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皆以美于徐公。
(5)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劝谏。
B.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叙描相融,注重细节,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
D.甲文语言朴实,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观努力;乙文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
(6)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你谈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
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①田者。父怒,挞 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③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
耳:而已,罢了 |
B.安阳韩性而 异之 |
异:不同 |
C.父怒,挞之,已而 复如初 |
复:又 |
D.冕小儿,恬 若不见 |
若:好像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 更刮目相待 |
是日 更定矣 |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旦 |
每至晴初霜 旦 |
C.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 |
策之不 以其道 |
D.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许 |
许:赞同 |
B.子孙 荷担者三夫 |
荷:肩负、扛 |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
D.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
反:同"返",往返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
B.河曲智叟笑 而止之曰 |
外户 而不闭(《礼记》二则) |
C.甚矣,汝 之不惠 |
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 馁之患矣 |
|
② 假诸人而后见也 |
|
③余 朝京师 |
|
④ 是甚可怪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 于此 |
种植之利有大 于此者乎 |
B.不必若余 之手录 |
吾妻 之美我者 |
C. 与之论辨 |
蹴尔而 与之 |
D.言和 而色夷 |
人不知 而不慍 |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 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 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 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
但: |
②尔安敢轻吾射 |
轻: |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
手: |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
则: |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女家
②或败奔
③同敞危坐不去
④适同敞自灵川至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天下之大道 |
录毕,走送之 |
(《送东阳马生序》) |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曹刿论战》) |
C.乃幽之民舍 |
乃不知有汉 |
(《桃花源记》) |
D.岂不诚大丈夫哉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④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是日更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立就:立刻完成 |
B.稍稍宾客其父 |
宾客:客人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扳:通“攀”,牵,引 |
D.泯然众人矣 |
泯然:消失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子墨子解带为城 |
B.或以钱币乞之 |
以其境过清 |
C.余闻之也久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D.贤于才人远矣 |
躬耕于南阳 |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题中的“伤”字,有哀伤之意,表明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叹惜之情。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刻画出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C.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D.作者以方仲永的事例,表明天资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神弗福也
③彼竭我盈
④恒令腹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
不以物喜 |
B.登轼而望之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C.公将鼓之 |
当思之在心 |
D.惧有伏焉 |
且焉置土石 |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仁 义 积 则 物 自 归 之
(5)结合《<贞观政要>节选》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的理解。
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①罔,无。②蹶仆,跌倒。③舁,共同用手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
名: |
|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 |
以: |
|
③馆之客舍 |
馆: |
|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
易: |
|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