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
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传统,主要包括 ( )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贵贱有序 ④“仁”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内容不同 |
C.儒学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
D.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武器 |
儒家思想在战国受到冷落,秦朝遭到封杀,自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③事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在逐步扩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④ |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 B.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
C.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
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为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挤才能巩固。上述材料表明儒家思想
①重民意 ②重民生 ③重教化 ④重权威 ⑤重法制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⑤ | D.①②③④ |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 D.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 |
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 )
A.以民为本思想 | B.休养生息思想 |
C.峻法严刑思想 | D.和忍求安思想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三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