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火量南迁 |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
② |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
③ |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
④ |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
A. |
②③④① |
B. |
②④③① |
C. |
③②①④ |
D. |
④②①③ |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
A. | 坊市制度瓦解 | B. | 土地集中加剧 |
C. | 农业技术进步 | D. | 海外贸易拓展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A. |
|
B. |
|
C. |
|
D. |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B. | 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
C. | 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
D. |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
《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 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 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 |
C.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 | D.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 |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佔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們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A.士族享有等级特权 | B.土地兼并严重 |
C.中央集权被侵蚀 | D.封建等级森严 |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B. |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C. |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
D. |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于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以上言论表明,班固认为财富分布不均的根源在于( )
A.豪党之徒兼并土地 | B.社会风气过度奢靡 |
C.徭役负担过于繁重 | D.权力介入经济过程 |
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
A.灌溉 |
B.制瓷 |
C.冶铁 |
D.纺织 |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
B.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
D.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下列哪些谚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种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服徭役、兵役。”中国古代的这种土地制度:( )
A.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
B.以国家握有大量的土地为前提 |
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存在的基础 |
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