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C.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手工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  )

A.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B.“海禁”政策的保护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小农经济的抵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

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D.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中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