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
(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小农经济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产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先进的纺织技术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注重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养活了众多人口 B.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器牛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国家走向统一
C.原始自然崇拜 D.铁器牛耕的推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这说明宋代

A.“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B.“计口授田”
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D.“丁口滋众,盲无宋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应该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三峡水利工程 B.坎儿井
C.都江堰 D.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④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典范,此外还发明出了筒车、水排、翻车等灌溉工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