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
A.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 B.17世纪的荷兰航海家 |
C.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 D.19世纪的美国工厂主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A.反对教会的权威 |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
明确指出人民有革命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狄德罗 |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国家政体问题上提出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契约论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人民主权学说 | D.三权分立学说 |
中世纪某一时期,西欧知识界强调:“人具有高度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这一思想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 D.“主权在民”的原则 |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
A.三权分立 | B.天赋人权 |
C.社会契约论 | D.人民主权 |
“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康德 |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
卢梭说:“……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能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可以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体现的是
A.主权在民 | B.自由平等 |
C.权力制衡 | D.君权神授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