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即追求自由),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治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概括材料一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的看法。结合德谟斯提尼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表上述看法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做了哪些新的阐述? 指出孟德斯鸠为维护自由提出的政治构想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卢梭此话的含义是
A.倡导“君权神授” | B.君主应该享受一定的特权 |
C.否定“君权”的存在 | D.“君权”来源于人民的“契约” |
“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呀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 B.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
C.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这些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其共同的政府里拥有一个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粱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搜摸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目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20世纪末期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由欧盟体现的。尽管欧盟在其内部建设中困难重重矛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建构一个超民族的共同体、形成统一的欧洲认同是如此之难。但欧盟无疑体现着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国内有的学者把欧盟描述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的成立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当时它东抗苏联集团挑战西拒美国控制的企图,要在“两超”的夹缝中确立欧洲的地位。而欧盟的内部建设意味着人们正在企图克服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弊病,“结束上千年来存在于欧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与争斗以及民族主义的战争”,通过一体化而使欧洲享有和平、繁荣和幸福。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五: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成一体。这是一种经济世界主义趋势。另一方面,殖民帝国的崩溃,“冷战”的结束,民族意识与主权意识的高扬又使新建的主权国家单位越来越多,划分愈来愈小。这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趋势。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式的背景,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说的民族主义趋势及影响。
(5)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材料五所提出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 B.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
C.卢梭——论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 |
人的权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实现人的各种权利,是人类长期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省徭赋,不夺其时”……贞观元年至三年,关中、关东发生水、旱、蝗、霜之灾,唐太宗当即“诏所在赈恤 ,无出今年租赋”。
——摘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如下七项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享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有信教之自由。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后,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思潮传入中国,大量团体和刊物在各地纷纷出现……介绍、研究、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团体也不断增多。五四后的一年中,全国创办数百种新刊物……
——摘编自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下》
材料四
新中国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表
——根据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资料整编
材料五 1946年2月,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为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把促进最大限度就业置于联邦政府的肩上,这是美国历史上的首创。1949年国会通过《全国住宅法》,授权总统在6年内为低收入家庭建造81万套廉价住房,并为城市清理贫民窟和改善农村住宅提供大笔贷款和援助。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指出“不夺其时”的具体经济政策,这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治国思想?
(2)材料二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原则?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有何联系?请说明你的理由。
(3)就业和收入状况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根据材料四,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就业状况和全国职工工资收入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就业人数和职工工资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五,归纳二战后初期美国社会经济政策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有何认识?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
西方史学家弗里曼在1873年指出:“我们不应当怀疑,当不同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某些发明的时候,这些文明生活里的许多重大发明就会在遥远的时代和遥远的地方,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明出来。”按照弗里曼的意思,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特定的制度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 B.历史上的发明都是偶然的 |
C.现实知识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 D.研究历史应该与国情结合 |
(28分)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这是为当今时代普遍认同的历史观。依据下面给出的历史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材料二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西南地区)之土司,吸龅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人类过去充满了黑暗和愚昧,而人类未来则是一片光明。人类的状况总是逐步改善的。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启蒙运动使人们普遍地接受了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的历史观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以下是维新变法运动前后的一些言论:①“尧舜以道统传心,孔孟以圣贤垂教,历数千年如一日……盖天经地义,万古不磨”;②“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③“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不变一言,绝非天运”;④“祖宗之法不能变”。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2)结合17、18世纪的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
(3)选择观点相反的两条言论,分别分析其实质和影响。(8分)(写出言论的序号,直接做答即可。如选择三条以上的言论做答,只按前两条给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公平发展生产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重民重人,法国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人权学说。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对中外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和欧洲、印度文化中的神学独断相比,中国文化显示了它的理性的一面。它没有把人的道德情感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莫测的境界,肯定正常情欲的合理性,强调对它的合理引导。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有两种根本自相矛盾的倾向,一方面它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一方面又使之受到损害。因为就前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就后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把注意力倾注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无视非人类的现象,只研究‘事’,而不研究‘物’。
材料二:《论语》是孔子对弟子讲学的语录,反映了孔子思想。《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活泼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次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材料四:如果说 18 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桂桔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学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 …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 … 中国人因此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修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综合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说儒家思想重理性?(2 分)这种理性是怎样“助长了科学的萌芽”?(4 分)为什么儒家思想又损害科学的发展?(4 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陈独秀说“尊重孔教”是腐朽思想?(2 分)并论证“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主张的合理性。材料四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指的什么标准?(2 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为什么说这个标准找到后才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3)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为什么说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孔子
材料二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人们曾想使君主以专制主义支配法律,但是任何事物与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都会丧失其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灾难深重的巨大压力下,也曾试图给自己套上锁链,但最终完全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起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凶残。因此,中国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形的专制主义的国家。或许在最初的朝代,帝国的疆城还没有如此广大,政府的专制主义倾向稍逊;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度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汗流浃背”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立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为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没有被统治者采纳?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及汉朝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在材料三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是什么?他对中国古代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4)据材料四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主张在哪国得到了完全的实践,它在该国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5)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调整的措施 (4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