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早期的角色“末”后归为哪一行?
A.生 | B.旦 | C.净 | D.丑 |
《左传•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27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这反映了
A.各诸侯国负有对周的朝贡义务 | B.以鲁国为首的诸侯国自愿的道义举动 |
C.各诸侯国是在落实《周礼》中的规定 | D.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 |
见一则北宋笔记小说:“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该材料可以说明
①宋代士人重视历史,史学兴盛,材料描述了宋代书院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形。
②北宋理学兴盛,理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成为人们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
③宋代庶民生活之中,说书受到人们喜爱,而读史又是说书中的重要部分。
④宋人喜欢三国历史,对于三国人物的看法,并不以成败论英雄。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是《天王送子图》(唐,仿摹本)局部,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的深层历史信息是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 B.人物服饰的贵族化 |
C.人物服饰的世俗化 | D.中国文化的佛教化 |
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
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时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英镑左右徘徊,l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
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曾说:“穷人处死或流放他们的反对派,将同等的社会权利赋予其他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从而开始实行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没有改变贵族专政的本质特征 | B.体现了自由、正义和平等理念 |
C.实现了社会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 D.是古代世界最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 B.民主性 | C.普选制 | D.法制化 |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 B.要与临时政府和平相处 |
C.在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
C.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 D.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下列符合该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世界近代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必须依靠海洋。中国海洋形势非常严峻,但国民的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中国要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处理国内和国际海洋事务,就需要所有国民来关注海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把他的美洲航海日志记入编年史,以便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查阅。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内容节选如下: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小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四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植物的标本。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长度单位)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任何他们留下的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这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材料二 葡人经营的太平洋西部半环贸易网,以澳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多条贸易线,干支交错,襟带相连。首先,从澳门向西,经中南半岛的暹罗北大年港和苏门答腊要港八昔、马六甲地区,或横穿克拉地峡,入印度古里、柯钦、果阿等口岸,再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里斯本。这是一条贯通欧亚的主干线,也是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承继和延续。而它北上又有多条支道可与亚洲内陆相连,形成海陆转输联运之势。……总之,这条主干道从东到西连接的南中国海、北部湾、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是古代海上丝路必经之地,发展得完善而成熟。
----纪宗安《十六世纪以来澳门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网中的作用与地位》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四:环球时报南海专刊:“5月13日(2009年)是有关沿海国家向联合国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资料的最后期限。 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千年来海洋观念的单薄,都成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1)哥伦布选择送回西班牙的“样本”,最大的初衷是什么?
(2)就哥伦布写作的目的而言,他在证明自己探险活动的价值方面做得如何?
(3)在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并变迁为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澳门的地位凸显。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二说出澳门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5)结合材料四和所了解的知识,谈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南海的中国领土被周边国家屡屡蚕食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9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80-1918年欧洲部分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基本数据
材料二 1895年恩格斯祝贺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成功,称赞了其明智做法。这种做法就是利用(男子的)普选权,使社会民主党赢得了胜利的选票。“他们就一直这样使用选举权,以致使他们自己得到了千百倍的好处,并成了世界各国工人的榜样。”马克思的这位老朋友还说,“……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选举中得票率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成功的原因。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